枣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枣庄市统计局
2019年3月11日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
人口规模提高。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422.56万人,其中男性222.27万人,女性200.29万人。常住人口392.73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4.74‰,自然增长率7.26‰。
经济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反馈,全市生产总值(GDP)240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89亿元,增长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65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84亿元,增长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51.9:41.6,调整为6.5:50.8:42.7。人均生产总值61226元,增长4.1%。
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3.5%的控制目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亿元,直接扶持1015人创业,带动就业8923人。
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9.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
表1: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2018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
食品烟酒
102.3
衣着
101.6
居住
100.6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2.7
交通和通信
101.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2
医疗保健
101.2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3
二、改革
改革开放深度拓展。争取国家、省级改革试点18项,按时间节点落实改革任务241项。组建产业集团或集团化一级企业7个。“四税”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63%的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建省级美丽乡村83个,改造农村危房2284户、旱厕11.6万户;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632公里,新增“户户通”村居1006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市级以上累计达到357家;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23家、市级27家,市级以上累计达到498家;新增省级家庭农场9家,市级37家,市级以上累计达到130家。新认定“三品一标”70个,3个农产品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52个。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过剩产能化解率达到80%以上,减税降费3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3.61元,比上年减少1.36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95%。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
市场主体壮大。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0478户,增长18.65%。民营市场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50194户,增加18.6%;新登记注册资本650.95亿元,增长4.82%;新登记从业人员18.28万人,增长16.62%。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37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2%,林业增加值下降5.3%,牧业增加值增长2.3%,渔业增加值下降13.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
农产品产量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21.17万亩,粮食总产172万吨,单产408.38公斤/亩。蔬菜种植面积135.31万亩,下降1.0%;产量518.16万吨,增长3.7%。油料种植面积32.15万亩,增长1.4%;总产量8.94万吨,增长1.4%。年末果园面积22.46万亩,下降5.9%;水果25.48万吨,增长2.6%。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72
-4.0
棉花
吨
1774
5.6
油料
万吨
8.94
1.4
蔬菜
万吨
518.16
3.7
水果
万吨
25.48
2.6
猪年末存栏
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