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3-21 聊城市统计局
2018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着改善。
 
一、综合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5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9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73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49.1:41.0。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困难群体就业304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2.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5%。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涨幅较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3%、消费品价格上涨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衣着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8%,医疗保健类上涨4.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5%。
 
表12018年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102.4
 
其中:食品烟酒
 
102.0
 
衣着
 
101.2
 
居住
 
102.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6
 
交通和通信
 
101.2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4.8
 
医疗保健
 
104.5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100.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103.5
 
市场主体规模扩大。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2.6万户,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个体工商户32.1万户,注册资金232.5亿元,分别增长11.6%和20.7%;私营企业9.8万户,注册资金5674.5亿元,分别增长21.2%和26.5%。
 
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减少。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9起,比上年下降16.9%。直接经济损失140.2万元,下降72.6%。死亡62人,下降21.5%。其中交通运输事故56起,死亡59人。
 
二、动能转换、改革与创新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制定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组建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建立市级“四新四化”项目库,储备项目202个,总投资3077亿元。102个实施类市级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45.2亿元。莘南高速建成通车,青兰高速、高东高速、市城区大外环加快推进。雄商高铁、郑济高铁、聊城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建设“新六产”示范项目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县级农业投入品集中配送中心全部建成使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69%,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电器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10.8%,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和8.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1.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旅游消费总额213.33亿元,增长14.1%,接待游客总人数2485.17万人次,增长9.1%。
 
改革开放活力释放。整合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组建市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一次办好”市级事项1337项、县级平均1083项。“多证合一”扩大到“45证合一”,新登记市场主体7.7万户,比上年增长7.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金额4.6亿元;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89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9.7%。“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举办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阿里云创中心、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等一批大项目落地聊城。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7.1亿元。成功举办院士专家聊城行、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全市新增“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1人。
 
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山东省预验收。在全省率先启动“质量链”工作,实现产品质量数据永久留存、可追溯。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检中心通过验收,东阿阿胶、金号织业分别入选2018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和500强。主导或参与制定省级以上标准14项,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个、马德里注册商标7个、山东名牌27个。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8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获批省科技教育基地2家。2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10亿元。实现增加值3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225.01亿元,增长4.4%;林业增加值3.49亿元,增长3.2%;牧业增加值71.79亿元,增长0.9%;渔业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0.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80亿元,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