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伊春市统计局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8573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3.6%。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60.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72.8%。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33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102个,更新改造项目25个,其他项目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2003年,我市克服“非典”对交通运输业形成的较大冲击,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21303万元,增长8.2%,增幅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据交通和铁路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3595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8493万人公里。全年铁路发送货物199.8万吨,运送旅客112.5万人。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据邮电部门统计,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376646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9528门。光缆线路长2575公里;城市电话用户325114户,增长28.6%;乡村电话用户62156户,增长4.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578户。无线寻呼用户93323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9.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34757户,其中:拨号注册10992户,非注册17642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3年,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费市场人气逐渐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948万元(不含制造业企业自销和农业生产者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200万元,增长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48万元,增长1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459万元,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61194万元,增长8.5%;其他行业零售额1295万元,增长14.4%。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据市城调部门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从分类看,除食品类价格上涨外,烟酒及用品、居住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均下降。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据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408万美元,增长24.5%。其中:出口总额4054万美元,增长32.2%;进口总额354万美元,下降25.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700万美元。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46万美元,增长10.2%;外资企业出口2807万美元,增长38.2%;私营企业出口146万美元,增长3.8倍。在进口中,国有企业进口61万美元,下降60%;外资企业进口261万美元,下降17.9%;私营企业进口33万美元,增长3.8倍。实际利用外资183万美元,增长11.6%。

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我市以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渡假游为总体定位,着力打造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观光列车旅游精品线,使森林观光、渡假、漂流、滑雪等旅游产品成为全省优势旅游项目。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20.7万人次,增长34.1%,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增长68.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15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641万元,增长14.7%;基金收入2515万元,增长3.7%。地方财政支出123683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1021万元,增长14.4%;基金支出2662万元,增长0.3%。

金融形势比较稳定。据金融部门统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6440万元,比年初增加155096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3007万元,增加2431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2028万元,增加111505万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7854万元,增加806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36979万元,增加23596万元;中长期贷款190842万元,下降941万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53382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8687万元,增长4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25万元,增长5.5%;寿险保费收入24462万元,增长49.8%。支付各类赔款5319万元,增长41.1%。其中,财产险赔款2206万元,增长12.8%;寿险赔款3113万元,增长2.7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361人,在校生1621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本专科招生138人;在校生440人。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6623人,在校生1700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招生2462人,在校生6104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05%以下。全市初中学校88所,招生14392人,在校生6194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普通小学265所,招生12218人,在校生795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16%和1.4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人,在校生19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937人。全市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74219人次。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据人事部门统计,200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058人。其中事业单位9722人,企业单位32336人。

科技实力增强,经费投入加大。2003年我市实施科技项目45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2项,经费支出40万元;省重点科技项目14项,经费支出289.7万元,市级重点项目29项,经费支出147万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4项,市级科技成果2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7项。全年受理专利20件,授权专利12件。技术市场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3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34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据文化、广播、卫生及体育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432018册,博物馆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8%,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一千瓦以下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4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6万户。全年共出版报纸30790份,其中:日报16990份,晚报8800份,广播电视报5000份。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28641卷(册),已开放各类档案14900卷(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2个,床位4706张。其中医院37个,床位4275张;卫生院17个,床位309张。卫生技术人员5367人,其中医生2392人,护师、护士1807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个,卫生技术人员384人。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3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6个,床位284张,卫生技术人员3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