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参加全国和省级运动会,共获得奖牌144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52枚、铜牌47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45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200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据环保部门统计,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0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31人。自然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348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30533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149514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53441公顷。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8个,总投资84万元。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83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7%实现了达标排放。已建成烟尘控制区77个,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2%,城市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有所下降。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30353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5263人,下降1.2%。其中农业人口186441人,占总人口的14.3%;非农业人口1117096人,占85.7%;未落户常住人口12739人,占0.97%。男性人口658083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人口645454人,占总人口的49.5%;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35‰,人口死亡率为4.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9‰。 单位从业人员减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5705人,比上年末减少2016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61191人,减少9736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30881人,减少5390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33623人,增加13100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51元,比上年增加294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加上政策性调资等因素拉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1元,增长6.1%。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绿色、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元,增长4.9%。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得到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4.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52人,安置就业再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有259395名职工和8868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率为100%。有17395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11所,床位341张,收养人员271人。其中,民办敬老院1所,床位32张,收养人员29人。城镇服务设施166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个。全市城镇已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11.3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到位率10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4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80万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2.9亿元,建成住宅44.9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1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为全口径,即按地域原则统计。 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三次产业结构按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市城调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