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伊春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10862万元,增长65.6%;农林牧渔水利投资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8.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投资达到5796万元,增长6.2倍;工业投资29765万元,下降35.9%。

房地产投资加大。全年房地产投资29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展步伐放慢,全年经济适用住房投资18139万元,竣工面积145059平方米,销售面积143732平方米。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73095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4.3%。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495277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51%。全年建成投产项目个数104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61个,更新改造项目37个,其他项目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4.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07389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客货运周转量下降。据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统计,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151万吨公里。其中:铁路300万吨公里;公路12851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1352万人公里。其中:铁路2896万人公里;公路18456万人公里。

邮政和电信业完成增加值17199万元。据邮电部门统计,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257976门,本年新增交换机容量46112门。光缆线路长461.1公里;城市电话用户207336户,增长18.6%;乡村电话用户46248户,增长35.9%。年末移动电话户数达到82195户,比上年增加17560户。无线寻呼用户达68887户,比上年增加15000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9.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19608户(不含科技和教育网),其中:专线注册170户,拨号注册7401户,非注册8386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市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2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111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125万元,下降1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8014万元,增长0.4%,餐饮业零售额50264万元,增长10.6%;其他行业零售额27959万元,增长5.4%。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居民消费心理稳定。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2000年的99.6%,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由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国家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市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据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9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出口总额3156万美元,增长26.3%;进口总额780万美元,增长110.3%。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376万美元。在出口中,自营现汇出口728万美元,增长69.8%;边贸易货出口6万美元,增长27倍;三资企业出口2421万美元,增长16.9%。在进口中,自营现汇进口129万美元,边贸易货进口4万美元,三资企业进口648万美元,分别增长4.9倍、115.9%和88.4%。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个,全市累计外资企业达到106户。实际利用外资802万美元,增长15.2%。

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亮点。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实现旅游收入8205万元,增长29.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3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8.8%,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提高。其中一般财政收入22303万元,增长10.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405万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一般财政支出78420万元,增长28.9%。

货币供应量有所增长,存贷款稳步增加。据金融部门统计,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3686万元,增长14.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1555万元,增长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1806万元,增长13.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6278万元,增长9.4%。其中,短期贷款比上年增加57503万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452万元。从投向看,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这些均是风险较小的贷款。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保费收入11917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86万元,增长5.8%;寿险保费收入8231万元,增长2.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15万元,增长22.4%。其中,财产险赔款1949万元,下降18.9%;寿险给付1766万元,增长1.1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697人,在校生1843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本专科招生280人;在校生538人。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5354人,在校生14334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1635人,在校生4222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下。全市初中学校招生19879人,在校生6729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普通小学招生15007人,在校生8602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3.9%和1%。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8人,在校生22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185人。全市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3779人次。

科技队伍稳步发展。据科技部门统计,2001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502人。其中事业单位9718人,企业单位35784人。

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2001年我市实施科技项目182项,其中省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8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8项。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5项,软科学成果1项。全年受理专利14件,授权专利4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4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995万元。

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所2个,办理各类案件3700件,端掉黑窝点72个;计量检定测试所18个,检定测试计量器具2万台;产品质量授权站11个,评出国家免检产品1种,省名牌产品8种,市名牌产品42种。全市组建了伊春市气象台,伊春市自然灾害预报监测中心,伊春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伊春市观测站,伊春市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伊春市气象服务中心,伊春是雷电设施检测站。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建立气象通讯卫星地面小站1个,地面卫星单收站5个,并建立了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站1个,组建了气象电视、广播演播室,建立了互联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