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8-10 淄博市统计局
淄博市统计局
 
2021年3月25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及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六大赋能行动”、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提高,“十三五”规划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合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7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1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739.21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1:49.9:46调整为4.3:48.4:47.3。
 
图1.png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91%,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4.9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9.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6.2%,医疗保健类上涨2.6%,衣着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7%。
 
表1.png
 
图2.png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共有资金到位的过亿元省外产业项目(不包括资本市场融资、兼并重组、基金等)273个,实际到位省外投资38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6个、124.1亿元。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248个,吉利高端商用车产能整合改造提升、中南高科·创智未来产业小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56.1万户,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实有各类企业15.3万户,增长11.8%。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4769户,增长6.0%。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29375户,增长11.4%。
 
二、动能转换与创新
 
新动能发展加速起势。年内成功举办新经济发展大会,首批锚定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农业等11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布局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全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5.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9.0%,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
 
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保持高速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长1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5%,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9%、14.1%和29.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市共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2项。签订技术合同21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6%和50.9%。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510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066件。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14.7件/万人,增加1.4件/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03家,比上年新增191家,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企业达到140家,“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全年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9家,新认定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6家,累计分别达到29家、71家。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5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344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2家,建有院士工作站35家。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深入落实“人才金政37条”,扎实推进三年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行动,实施名校人才特招,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44589人。年内国家级领军人才工程新增13人,泰山系列人才新增32人。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齐鲁首席技师14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227人。取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分别达12.8万人和4.1万人。共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40家,比上年增加6家。国家重点引智项目4项,省重点引智项目8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8项。
 
三、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68万亩,总产量143.02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41.86公斤/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1.5万吨,园林水果产量95.8万吨,分别增长7.4%和4.0%。年末存栏生猪42.9万头、牛11.1万头、羊39.0万只、家禽1360.1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4.0万吨,禽蛋产量11.4万吨,牛奶产量14.5万吨。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006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02个。
 
表2.png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5.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机电灌溉面积13.22万公顷,增长1.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25%,提高0.16个百分点。
 
四、工业、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3%,私营企业增长17.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2.1%,集体企业增长18.5%,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4%。232种工业产品中有129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化学原料药增长6.8%,平板玻璃增长15.6%,发动机增长18.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3.6%;实现出口交货值280.5亿元,增长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75.3亿元,下降9.3%;实现利润214.8亿元,增长18.0%。
 
表3.png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11家,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39.3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3.8%;非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983.9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96.2%。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39.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7.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8.9亿元,增长3.9%;应交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达到10.1亿元,增长9.4%;应付职工薪酬71.0亿元,增长2.6%。
 
全市全年公路客运量259万人,比上年下降56.8%;公路货运量16990万吨,下降18.2%;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5.7亿人公里、406.8亿吨公里,分别下降67.4%和4.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37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08.2公里。现有公共汽车线路302条,营运公交车3069辆,出租车6519辆。机动车保有量137.3万辆,增长8.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0.3万辆,增长6.6%。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1.4亿元,增长16.5%。快递业务量11770.7万件,增长35.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1.8万户,其中,4G及以上用户485.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5.8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6.2亿元。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69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14处,AAA级旅游区(点)41处,AA级旅游区(点)14处。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6%、13.8%和3.3%。装备制造业投资、现代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3%、5.6%、7.8%、11.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住宅投资276.3亿元,增长11.6%。房屋施工面积3129.4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251.6万平方米,增长4.5%。房屋竣工面积265.4万平方米,下降7.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1.5万平方米,下降24.1%。商品房销售面积495.8万平方米,下降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6.0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额420.0亿元,下降3.9%。其中,住宅销售额384.7亿元,下降3.0%。
 
七、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7亿元,比上年下降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6亿元,下降1.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下降1.4%。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9.7亿元,下降3.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5.0亿元,增长15.3%。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9%和13.6%,其中粮油食品类下的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和蔬菜类分别增长15.3%、6.6%和28.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4.1%;体育娱乐用品类和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6.7%和12.3%;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5%。
 
全年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出口额489.2亿元,增长17.3%,规模创历史新高。出口产品中,机电、轻工、医药、服装、冶金、农副产品分别增长41.3%、33%、3.7%、95.8%、15%、32.8%。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52.7%、32.8%、9.4%、7.3%。全市进口额398.5亿元,下降15.2%。
 
图3.png
 
表4.png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7%。新设总投资过5000万美元项目12个,总投资20.18亿美元。新增6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合同外资5372万美元。全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个国家新增投资2.25亿美元,占全部实际投资额的比重达43.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3.8亿元,完成营业额38.7亿元。年内,淄博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开通淄博-乌里扬州特色班列,淄博内陆港全面启动运营。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8%,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比重70.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2.7亿元,增长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9.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9%。
 
全市完成税收收入(含国内税收收入和海关代征税款)576.8亿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第一产业税收增长2.6%,第二产业税收下降14.8%,第三产业税收下降5.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5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531.2亿元,增长14.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61.6亿元,增长8.0%。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共28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交易,“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60家。
 
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71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31家,人寿保险机构40家。实现保费收入208.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9.7亿元,增长3.3%;寿险保费收入169.1亿元,增长10.1%。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52.0亿元,增长11.8%。其中,产险赔付23.2亿元,增长5.8%;寿险赔付28.8亿元,增长17.1%。保险深度达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普通高校、普通中学、小学数量分别达7所、193所、294所,在校学生数分别达11.9万人、25.6万人、20.8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达6.95万人,各类学校毕业人数达21.16万人。年内新改扩建幼儿园123处,新增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公办园38所、优质普惠学位4.1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开工33所,竣工23所,新增学位8180个,实现大班额清零。
 
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高质量举办2020淄博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全市拥有文艺表演团体46个,镇(街道)文化站88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7个,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98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9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1018件。现有广播电台调频1个台站3个频率,中波1个台站3个频率;电视开路发射1个台站5个频道,地面数字电视3个频点转播22套节目。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7%。
 
公共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656个,其中,医院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9个,乡镇卫生院85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3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37万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82万人,注册护士1.83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6061人,其中,报告死亡1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29.04/10万,死亡率0.34/10万。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全市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563枚奖牌。淄博蹴鞠足球俱乐部在2020年中国足协乙级联赛中取得亚军,成功取得中甲联赛资格。创建国家级体育服务综合体1家(全省共2家),评定2020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1个(全省共3个)。全市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数量分别达84个、111个、3500个;全市295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体育总会。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932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工资性收入26799元,增长2.0%;经营净收入4381元,增长6.5%;财产净收入3319元,增长8.3%;转移净收入4434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5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1元,增长4.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12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70元,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46元,增长3.4%。
 
表5.png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15.7万市标以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47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10.4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0.2万即时帮扶人口全部落实医保扶贫政策。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总投资62.9亿元,新增道路长度36.3公里、面积63.3万平方米;改造道路长度74.1公里、面积141.64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205公顷,改造绿地427.5公顷;新增污水管网155.24公里、雨水管网145.11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35.29公里;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65.58平方公里。9条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居民使用天然气总户数135.1万户,增加14.7万户;集中供热面积8691万平方米,增加490万平方米。
 
住房保障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经公开摇号等方式分配各类保障房699套,新增住房租赁补贴769户,全市累计住房租赁补贴在保户数2337户,累计发放补贴939.0万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47.9万人、134.7万人、286.1万人、146.8万人。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费110.2亿元,发放养老金191.6亿元。推出全省首个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齐惠保”,参保人数超过120万。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720元,保障人数0.56万人;农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6480元,保障人数5.44万人。拥有养老机构148处,养老机构床位1.9万张;护理型床位9522张,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处、农村幸福院585处。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0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17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量1.57亿立方米。全社会用水量10.55亿立方米,增加0.2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7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2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62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97亿立方米。
 
全年全市优良天数218天(国省控站点计算),突破自2013年以来最好记录。PM10平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分别改善42.9%和39.2%,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1位。全年全市7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6.76%和6.51%。省控以上断面21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体,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
 
全年平均气温14.2℃,比上年低0.5℃。平均降水量721.5毫米,减少68.2毫米。现有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78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全年发布各类预警信号98次,重要天气预报26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1020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强震台8个,测震台7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5处。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5起,死亡2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7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19,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人。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另行发布。
 
4.PCT为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的简写,PCT专利申请是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向外国提出的专利申请。通过PCT申请专利,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不必向每一个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我市鼓励PCT专利申请,即鼓励向国外申请专利。
 
5.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反映了某地区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