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09-12-22 国家统计局

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各类职业技术高中在校学生516.9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04.6万人),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占高中在校学生总数1291万人的40%,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68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生736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国初中在校学生417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83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6.4%提高到97.1%。已有1240个县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对弱智、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也有较大发展。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1987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46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95部。全国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6.3万个,艺术表演团体3089个,文化馆2980个,公共图书馆2432个,博物馆826个,档案馆3238个。全国共有广播电台385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24座,电视台365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19座。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206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6.4亿册,图书出版62.5亿册(张)。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继续改善。1987年末全国医院病床达到236.5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0.9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医生148.2万人(含中、西医师77.7万人),增长2.6%;护师、护士71.8万人,增长5.4%。各种传染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传染病的总发病数比上年下降20%。但城市“看病难”和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仍较普遍,有12.2%的村无医疗点。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8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69个世界冠军;41次打破和超过22项世界纪录;392次打破171项全国纪录。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取得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

九、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收入继续增加。1987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866亿元,比上年增加206亿元,增长12.4%。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198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916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463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3%。在农民纯收入中,平均每人生产性纯收入419元,增长11.7%。但城乡各阶层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有21%的城镇居民家庭由于物价上涨,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有8.2%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在200元以下。

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就业增加。1987年全国城镇安置待业人员349万人。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3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1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达726万人,增加202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为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万人。

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8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8亿元,增长37.5%。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87年城镇新建住宅1.8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8.6亿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87年全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有3.7万个,收养48.2万人。城乡由集体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233万人。城乡的贫困户得到了救济和扶持,残疾人就业学习的条件有了改善,老少边地区扶贫致富工作有较大进展。

十、人口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略有提高。据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资料和下半年核查推算,1987年人口出生率为21.04‰,死亡率为6.65‰,自然增长率由上年14.08‰上升为14.3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0.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多万人。

注――

本公报各项数字是年度的初步统计,都没有包括台湾省的数字。公报所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各项总产值数字,都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①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的净收入,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

②农村社会总产值包括全部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体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