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88年2月23日 1987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改革和开放的方针,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国内市场活跃,对外经济交流扩大,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初步计算,全年国民生产总值①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国民收入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大于社会总供给,部分商品特别是主要副食品供应偏紧,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一、农业 农业增产。1987年农业总产值4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40241万吨,比上年增产1090万吨,接近历史最高的1984年。棉花、油料生产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茶叶、烤烟、蚕茧、水果增产,糖料和黄红麻减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40241 万吨 2.8 棉 花 419 万吨 18.4 油 料 1525 万吨 -3.5 其中:油菜籽 673 万吨 14.5 甘 蔗 4685 万吨 -6.7 甜 菜 797 万吨 -3.9 黄 红 麻 96 万吨 -32.5 烤 烟 164 万吨 19.5 蚕 茧 39.7 万吨 7.6 茶 叶 49.7 万吨 8.0 水 果 1551 万吨 15.1 林业生产由于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营林质量有所提高。平原地区的造林和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有所进展。但有些地方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仍有发生。森林防火工作薄弱,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火灾。 畜牧业生产中,草食牲畜稳步增长,大牲畜年末头数增加,羊年末存栏数继续回升。牛奶、绵羊毛、禽蛋增产。但生猪出栏数、肉产量、存栏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7年 比上午增长% 猪 肉 1 780 万吨 -0.9 牛 羊 肉 141 万吨 16.9 牛 奶 319 万吨 10.0 绵 羊 毛 20.8 万吨 12.4 肉猪出栏数 25 513 万头 -0.8 大牲畜年末数 12 633 万头 6.2 猪年末数 32 640 万头 -3.2 羊年末数 17 835 万只 7.3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水产品产量940万吨,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17.8%,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1.5%。 农业投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加强,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87年末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72亿瓦特,比上年增长7.7%;大中型拖拉机88万台,增长2%;载重汽车56万辆,增长11.8%;排灌动力机械679亿瓦特,增长12.4%;化肥施用量2010万吨,增长4.1%;农村用电量659亿千瓦小时,增长12.3%。但农业后劲不足的状况仍然存在,主要农产品生产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87年农村社会总产值②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农村办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21.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6.9%上升到50.8%,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二、工业 工业生产均衡增长。1987年工业总产值13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11820亿元,增长14.6%。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1%,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25%,个体工业增长48%,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增长98%。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87年轻工业总产值6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重工业总产值7220亿元,增长16%。电力工业和支农工业发展明显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基础工业稳步发展。在消费品工业中,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特别是名优耐用消费品增长更快。但工业生产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矛盾仍然存在,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供应紧张。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纱 432 万吨 8.7 布 167 亿米 1. 4 呢绒 2.6 亿米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