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1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比较合理,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八五"时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亿元,增长48.12%。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9492万元,下降26.79%。在全部投资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措施投资5.96亿元,增长52.70%;商品房投资1797万元,下降40.48%,其它投资1850万元;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534万元,下降30.56%。全民单位投资中生产性投资4.63亿元,占73.12%,增长39.5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65.26%提高到76.38%;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40.30%提高到46.37%。 1991年全市全民单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75亿元,增长62.59%。其中生产性投资为3.80亿元,增长65.02%,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8.81%上升到79.99%;非生产性投资完成9503万元,增长53.5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1亿元,增长23.34%。 投资重点继续向基础产业部门倾斜,能源、运输、邮电等部门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5.25亿元,增长54.41%,所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0.4%上升到83.0%;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4973万元,增长14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0.78%上升到7.86%;一般加工工业投资为567万元,下降63.9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72%下降到0.90%。1991年,全市全民及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4.35亿元,增长59.81%;房屋竣工面积达31.43万平方米,增长30.69%。新增效益(或生产能力)主要有: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粮食仓库1400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00个,医院病床50张。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1991年,我市交通运输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765公里,增加78公里。公路客货运输量为3225.9万吨,增长27.34%,其中货运量为3072.3万吨,增长27.06%,客货周转量为147913万吨,增长32.87%,其中货运周转量为142274万吨公里,增长32.54%。199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为1223.4万元(1990年不变价格),增长34.20%;通信总量为905.0万元,增长43.65%。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020.0万份,增长13.82%;各种杂志182.67万份,增长11.11%。年末共有电话机14529部,增长8.78%。农话3922部,增长3.56%。 五、商业贸易与市场物价 1991年,我市商业网点进一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零售网点达到6.4个,增长10.3%。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服务人员18.9人,增长8.0%。1991年全市商业部门国内纯购进总值达5.92亿元,下降0.93%;国内纯销售总值9.67亿元,增长8.28%;年末库存总额为5.18亿元,增长34.82%。1991年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31亿元,下降3.72%。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0.46亿元,增长5.65%,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8.56亿元,增长8.58%;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1.90亿元,下降5.85%。在各种经济类型的零售额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增长8.10%,集体单位下降0.94%,其中供销合作社增长2.64%;个体商业增长25.83%。国合商业的零售额6.88亿元,增长5.96%,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65.75%,依然发挥了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城乡市场呈现共同繁荣的局面,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21亿元,增长8.50%。 从主要商品销售数量看,吃、穿商品销售增长。吃的商品增长12.80%,穿的商品增长4.35%,用的商品持平。其中:粮食下降4.05%;猪肉增长49.84%;鲜蛋增长1.16倍;棉布下降21.78%;化纤布增长2.12%,呢绒增长15.30%;绸缎增长4.78%;服装增长7.26%。缝纫机下降11.87%;手表下降55.90%;电视机增长1.64%,其中彩电增长48.28%;电冰箱增长10.85%。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欠佳。1991年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经营利润亏损3512万元,增长1.62倍,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减缓0.3次,周转天数为175天,增加22天。1991年,市场物价呈现平稳态势。城市市场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5.1%,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5.8%。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副食品等价格基本平稳。 六、财政与金融 199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2.29亿元,增长13.68%,其中工商税收1.85亿元,增长10.06%,占总收入的81.08%。地方财政支出为2.77亿元,增长15.79%。1991年末,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30.53亿元,比年初增长24.04%,各项贷款余额为24.48亿元,比年初增长16.60%;年末存差6.05亿元。1991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18.12亿元,增长19.99%;现金支出为22.54亿元,增长28.12%;绝对投差为4.42亿元,为上半年的1.77倍。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贯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得到进一步发展。一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星火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58项,已完成42项。1991年全市有4个项目分别获得全国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银奖。199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近百个,有农民会员15万余名。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199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88所,在校学生28.87万人,招生数6.91万人,毕业生数7.54万人,教职工总数为2.81万人,增加339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4318所,增加1785所;在校学生数20.18万人,增加6.46万人;招生数为15.99万人,增加6.56万人;毕业生数18.42万人,增加9.19万人;专职教职工总数57969万人,增加5261人。全市共有幼儿园为11所,在园幼儿5.01万人,增加1625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巩固率达99.97%,毕业率为100.37%,普及率达99.76%。全市少年入学率达84.71%,巩固率达98.04%,毕业率达98.04%,普及率达91.85%。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1991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5所,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电影放映单位728个,放映场次13.98万场,观众达1825万人次,放映收入404.6万元,发行收入178.4万元,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3200场,观众达608.5万人次。全市121个乡镇及文化站,有117个达合格、基本合格标准,合格率达92.1%。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991年,晋城市电视台开播,开通了晋城通往四县的广播电视微波。全市现有有线广播线路8136杆公里,乡镇有线广播站116个,通广播的村1971个,有线广播喇叭10.08万只。电视设备方面,有卫星地面接收站79座,增加17座;转播台100座,增加9座。无线设备方面,有微波站2座,中波发射机1架/10千瓦,实验发射机2部/20千瓦。全市广播覆盖率为75%;电视覆盖率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