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1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和头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继续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和效益逐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平稳,财政金融形势较好,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三年治理整顿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形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9亿元,增长5.1%;国民收入达到21.3亿元,增长4.3%;社会总产值达到52.9亿元,增长5.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3亿元,增长1.9%。但是,农业生产设施抗灾能力弱、工业生产结构调整步子不大中、经济效益回升慢、部分产品积压严重等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部问题。 一、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林牧各业生产下降。农业总产值为6.73亿元,减少22.92%。但是农村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非农产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形势基本稳定。 种植业生产遭受严重灾害,主要农物产量下降。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12.0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02%,成灾面积达257.03万亩,占口若悬河0.2%。其中粮食作物因灾减产八成以上的有76.59万亩,占播种面积生产保持较高水平中,产量达到2.36亿公斤,虽比历史最高年(1990年)的2.62亿公斤减产10.2%,但仍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秋粮生产遇到了建国以来末曾经有过的特大干旱,总产仅达2.11亿公斤,减产50.2%。秋粮的大幅度减产,导致全市粮食总产量下降到4.46亿公斤,下降34.9%。棉花总产量为1042吨,下降52.6%,油料总产量为5649吨,下降53.3%;蔬菜产量为12.99万吨,下降9.1%。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上年的53.25%提高到58.37%。 林业生产完成省定任务。当年造林面积(成活率按85%计算)为17.54万亩;零星植树为1513.48万株;当年育苗面积0.61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核桃773吨,花椒32吨,分别减少26.66%和20‰林业产值为4586万元,下降18.96%。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降。1991年末大牲畜存栏15.19万头,减少5.05%;猪存栏26.31万头,减少4.05%;羊存栏18.71万头,减少1.02%。当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52万吨,增长1.31%,其中肉产量达到1.94万吨,下降1.5%。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3.57万亩,增长4.09%。农业机械总动力87.67万千瓦,增长6.9%;各类拖拉机达到22981台,净增加171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29台,增加181台。农用载重汽车3591辆,增加176辆。全年施用化肥(折纯)4.05万吨,增长1.70%。农机化程度不断提高。1991年,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等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机耕面积162.31万亩,增长4.3%,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4.27万亩、24.88万亩,分别增长0.5%和50%。 农村总体经济持续发展。非农产业保持了坚挺的增长势头,农村经济整体实力稳定提高。全市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3.87亿元,增长6.08%,其中农村工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达到27.07亿元,增长15.52%,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20%上升为79.92%。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7.71亿元,增长12.05%,其中乡村两级各类企业收入为13.32亿元,增长18.55%,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5.42%提高到48.06%。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1991年末来,全市乡镇及以下拥有各类企业37412个,增加4977个,增长15.34%;从业人数达29.24万人,增长8.26%。全年总产值为30.03亿元,增长13.81%;总收入达到22.93亿元,增长31.29%。 二、工业 1991年,我市工业部门认真坚持改革,加强企业内部挖潜改造。狠抓经销工作,开拓市场领域,工业生产稳步上升,全年工业总产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增长3.2%,上半年增长4.7%,一至三季度增长4.5%,全年增长7.66%。199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0.58亿元,其中乡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2.52亿元,增长4.54%。市及以下工业总产值为34.63亿元,增长9.18%,从经济类型分组来看:全民所有制13.44亿元,增长1.91%。县乡两级集体所有制9.08亿元,增长8.70%;村办、城镇和农村合作、居民联办及个体工业为18.07亿元,增长11.81%。在乡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呀.96亿元,增长3.93%;重工业19.56亿元,增长4.64%。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13.2:86.8调整为13.1:86.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1991年我市统计的8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1种有较大幅度增长,有28种下降。 我市优势产业煤炭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煤炭生产量达到3129.23万吨,增长0.98%;销售量为2875.65万吨,下降2.77%;销售率为91.90%,降低了3.55个百分点;年末库存量800余万吨。其中:市营及以下企业煤炭生产量显2037.73万吨,增长2.28%;销售量为1815.77万吨,下降2.31%,销售率为89.11%降低了4.18个百分点;年末库存煤炭700余万吨。煤炭外调量减少,全市外调量为2211.95万吨,减少75.16万吨,下降3.29%,其中市营及以下煤炭外调量为1268.0万吨,减少32.54万吨,下降2.5%。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取得新成绩。全市有25种产品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2种产品获部优;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6.84%。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部乡镇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123个,减少25个,占到全部独立核算企业的16.80%,亏损面缩小了3.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237万元减少36.39%。1991年,全市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下同)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6635元/人,增长5.46%,其中市及以下为14852元/人,增长9.86%;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868元/人,增长0.19%。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利税2.23亿元,增长99.08%;其中市及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0亿元,增长32.88%;销售利税率达16.13%,提高了6.48个百分点;其中市及以下企业销售利税率为14.48%,提高了2.17个百他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5天,减少9天;其中市及以下企业周转天数数为158天,减少1天。乡办及以上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7亿元,增长18.29%;销售利税率为16.89%,提高0.45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34天,减少30天。全市县及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率为6.76吨(折标准煤,下同)降低率为-5.30%。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上升2.57%,其中市及以下企业上升了4.64%。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用效益提高,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5.53元提高到8.68元,其中市及以下企业由上年的8.17元提高到9.12元;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是3.62元降低为13.1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