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1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3个,增加5个;拥有床位6352张,增加204张,年末职工人数为78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59人,增加312人。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3643人,增长6.68%;护师、护士1070人,增长17.58%。

体育战线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市运动员在省内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在全国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少年组象棋比赛金牌一枚,并获乒乓球双打第六名的好成绩。1991年全市有3.89万名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达到及格的2.06万人,达到良好的1.24万人,达到优秀的5960人。1991年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和活跃,共举办各种比赛906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达1.73万人次。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1年底,全市总户数为51.42万户,增长1.31%;总人口194.44万人,增长1.30%;其中非农业居民25.73万人,增长3.12%。全市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本年出生人口3.74万人,出生率为19.34‰;死亡人口为1.51万人,死亡率为7.81‰;自然增长人口2.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1.53‰。

城镇就业人口增加,职工工资收入稳定,1991年底,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为15.87万人,增长4.92%;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5.40万人,增长7.15%。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4.38亿元,增长9.19%。全民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2119元,增加101元,增长5.0%。剔除价格因素,职工工资收入实际下降0.75%。本年待业青年3458人,已安置3256人。

199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5.7元,减少8.2元,下降1.29%,其中来自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收入为567.1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若扣除商品性支出价格上涨因素,农民收入实际下降4.72%。

据抽样调查,199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收入为1450.6元,增长9.82%。每人平均可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253.9元,增长9.92%;若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9%。1991年底,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09台,增加3台,其中彩色电视机88台,增加7台;洗衣机96台,

增加2台;电冰箱39台,增加3台;摩托车3辆;自行车206辆;缝纫机76架,减少11架;收录机76台,增加6台。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1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85亿元,增长28.45%;人均924元,增长26.58%。在储蓄存款余额中,城镇储蓄9.64亿元,增长33.34%;农村储蓄8.21亿元,增长23.13%。

保险事业有较大发展。1991年全市承保企业财产为16.88亿元,增长8.2%;人身险承保额为7.04亿元,与上年持平;保险业务收入达到了5.2万元,增长20.8%。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2376件,支付已决赔款799.1万元,为35488人支付人身险赔款1197.4万元。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计算资料,其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无特殊语者,均系相对于1990年而言。

(3)增加值表示所有常住单位一年内生产的可供社会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不包括中间消耗转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