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199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一流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克服了种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各项经济工作,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国内市场平稳,财政收入较快增加,金融形势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兴产业仍未形成。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2%。高于全省6.1%和全国7.1%的增长水平,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排名第二位,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55元,比上年增加313元,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5.0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11.6%。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7%,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6.8%,衣着类价格下降5.5%,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0%,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下降9.9%,受学杂费、邮费、医疗服务等政策性价格上调的影响,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类分别上升5.3%和29.2%。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0%。

城镇职工人数减少,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市城镇及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1.2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249人,其中在岗职工为20.86万人,减少5078人。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8.0%。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6322元,比上年提高9.6%。

二、农村经济

1999年,全市人民面对夏粮因灾减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怨天忧人,不悲观泄气,振奋精神,积极实施"一抗两保"、"以秋补夏"的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各业经济,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种植业生产因灾减产。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73.26万吨,比上年减产10.37万吨,下降12.4%。

其中:夏粮总产为17.60万吨,比上年减少41.6%。秋粮产量达到55.67万吨,增加2.18万吨,增长4.1%。

畜牧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为3.76万吨,比上年增长8.0%;牛奶产量1141吨,增长1.2倍;禽蛋产量1.70万吨,增长12.5%。年末大牲畜存栏12.09万头,猪存栏31.75万头,羊存栏28.7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0.3%、-9.5%、19.0%。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1999年,全市在狠抓主要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积极推广林业科技项目,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了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据统计,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4.42千公顷,其中国营造林0.54千公顷,集体造林13.88千公顷。科技兴林工作扎实有效,许多丰产技术得到了推广。

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农业防洪防旱抗灾能力增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2千公顷比上年末增加了2.7千公顷。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达到5.5万吨,比上年增长3.4%,农用薄膜使用量达到127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药使用量达到881吨,比上年增长9.7%,农村用电量达到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1%。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增长。据市乡镇局统计,全市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和全部私有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59.62亿元,增长11.0%。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76.33亿元,增长10.6%;完成总产值2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镇企业共提供税金3.2亿元,下降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199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的步伐,全市国企改制面达到75%,兰花集团公司、绿洲纺织有限公司、高平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其中大麻系列产品、尿素产品、稀土合金系列产品、步进电机、速溶钙粉、呋喃系列产品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的潜力产品,为我市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29.67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6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受关井压产和环保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3.37亿元,比上年下降2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低速发展。1999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6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3%;省属企业比上年增长8.8%,而市及以下企业仅比上年增长0.7%,其中市属企业增长10.1%,县属企业下降7.9%,乡(镇)属企业下降1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总产值下降,股份制企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7.8%,集体工业企业下降6.3%,股份制企业增长1.4倍。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取得成效。全年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小煤矿376处,压缩煤炭产量近800万吨,煤炭库存持续下降,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关井压产目标。纺织行业压锭限产也达到预期目标。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高耗能的小企业。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新增洗煤能力90万吨,型焦生产能力10万吨。烧烤炭、增炭剂、炭化硅等一批煤炭转化产品投入生产。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1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生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一批有市场潜力,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已初具规模,为下一世纪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销衔接程度有所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2.8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7%,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3.4%,重工业为94.9%,分别比上年下降2.6、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仍未有明显改善。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