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确保12.5%"的经济增长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比较成功地克服和化解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困扰,使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农业生产获得了历史上最好收成,工业生产在波动中继续促进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增加,金融形势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但经济运行中最终需求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结构调整迟缓、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后续力仍不牢固。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省9.1%和全国7.8%的增长水平,在全省各地市中排第二位,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42元,比上年增加589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62.2%;第二产业增加值80.2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8.7%。分县(市、区)看:城区增长10.6%,泽州县增长11.7%,沁水县增长11.4%,阳城县增长11.4%,高平市增长8.3%,陵川县增长9.6%。

二、农村经济

1998年,我市各级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本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及农部门采取了有效的兴农措施,农业投入和科技兴农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23.84万亩,增长7.02%,粮食总产量达到83.64万吨,比历史最高年的1993年增长8.99%,亩产量达到258公斤/亩。其中,夏粮总产达30.16万吨,为我市历史中第一个丰收年,比上年增长4.41%,秋粮总产为53.48万吨,增长2.38倍。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1998年末,全市大牧畜存栏12.05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猪存栏35.09万头,增长7.44%。全年出栏肉猪37.18万头,增长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814吨,增长7.01%,其中猪肉产量达2.75万吨,增长7.44%。全年出栏肉猪37.18万头,增长4%。全年肉类总7.42%。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效,1998年,全市造林面积为14.33千公顷,其中营造经济林2.12千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378万株,育林面积为0.81千公顷,其中本年新育0.49千公顷。

农业现代化条件继续改善。1998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1.84万千瓦,农用汽车7148辆,收获机械12592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50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达5.35万吨。农村用电量为5.72亿千瓦时。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据乡镇局统计,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新口径)达到192.33亿元,增长22.3%,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53.7亿元,增长19.6%。乡镇企业共提供税金3.58亿元,增长11.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我市优势国有企业组建的山西兰花煤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上市成功,为我市筹集资金达3亿元,开创了我市企业拓展筹资渠道的新河。

工业生产稳定快速增长。1998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其中轻工业完成情况2.29亿元,重工业完成24.95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2.03亿元,集体企业完成11.77亿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0.59亿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0.73亿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76亿元,港澳台合资企业完成0.34亿元。全部工业部产值(当年价)达到236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继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1998年全市共销售原煤3960万吨,其中外销3429万吨,增长8.2%,在外销煤炭中,市及以下外销2471万吨,增长10.2%。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0.02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76%,其中市及以下为98.78%。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1998年,全市资质等级在四级以上的43户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当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达到24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0个,当年单位工程竣工个数为155个,其中优良工程67个。建筑房屋施工面积为59.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32.5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8年在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刺激下,我市投资市场捷报频传,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快。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不包括集体和个人,完成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以交通、水利、电网改造、城建环保和房地产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基本建设投资在幅度增长33%。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36.4%,工业建筑业投资增长31.4%,商业、运输邮电投资增长42.7%。交通、水利、城建环保建设掀起了新高潮。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05亿元,其及以下项目投资1.66亿元,增长1.2倍。在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和鼓励个人住房消费的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开发成为新的热点,投资迅猛增长。全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38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据市重点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全市年初确定重点工程9项,安排投资8.56亿元,全年实际共完成投资9.57亿元,相当于年计划的112%。在建中的晋焦高速公路已完成投资8.15亿元,完成土石方630万方,涵洞42道,桥梁完成投资9125万元;城市煤气工程已正式开始供气,达到了万房供气能力;大宁、东峰两矿主副井井筒全部完成,初步具备了30万吨简易生产条件;杜河水电站大坝合拢,左岸大坝已超出450米高程,隧洞进尺完成1680米,四套水轮机组已全部订货;中等专业学校和文化艺术学校已具备了招生条件,第一批新生已正式入校。两个前期项目晋城化肥厂初步具备了三通一平开工条件,城市二期供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批复已全部完成,厂址的三通一平基本就绪,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招标方案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阳城电厂建设进度加快。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998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92公里,增加225公里,到年底高级路面238公里,增加35公里,次高级路面1024公里,增加118公里,县级公路好路率达85.3%。1998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达到6585.7万吨,增长2.76%,其中货运量为6200.8万吨,增长2.66%,客运量为3849.2万人,增长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