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99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26公里,增加269公里。到年底,全市有高级次路面203公里,增加25公里,次高级路面870公里,增加119公里。县级公路好路率达到82.1%。全市义务修路轰轰烈烈,"三通"建设形势喜人。高平市继城区、泽州县之后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1997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达到6409.03万吨,增长12.0%,其中货运量为6040.4万吨,增长11.88%,客运量为3686.3万人,增长14.6%。 邮电通信整体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全市邮电部门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经营、改善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再创佳绩、再争上游"的目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使全市邮电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邮电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止年底,全市本地网交换能力达101247门,长途电路达1660路端,移动交换能力达27600路,并在全省第一家实现了乡乡镇镇通程控电话,全市电话普及率达4.39%,市话普及率达26.5%。目前,全市邮电部门有二星级窗口4个,一星级窗口27个。到年底,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04万门,增加了5.72万门,其中程控电话10.59万门。年末全市共有电话机8.23万部,增加3.52万部,增长74.73%。全年累计订销各种报纸2844.7万份,增加89.3万份,订销杂志148.9万份。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2874万元,增长42.59%,通信总量为10393万元,增长33.81%。 六、市场贸易与物价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1997年,我市继续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商品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市场竞争秩序逐步理顺,市场交易主体趋向多元化。全市新建、扩建市场8个,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一个批发、零售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有形无形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经济成份、多运行方式的市场网络和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全年消费品货源充足,零售贸易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5亿元,增长22.59%,其中,市的零售额增长21.63%。县的零售额增长29.79%,县以下的零售额增长18.97%;国有经济零售额下降5.19%,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10.03%,,其他经济零售额增长63.10%。 市场价格涨幅持继走低,物价总体形势平稳。1997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平均涨幅为0.6%,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为1.7%,两项涨幅为全省最低,价格涨幅为15年以来的最低点,表明我市宏观经济实现了从"高通胀"到"软着陆"的调控目标。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1997年,全市财税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总目标,努力打好财政收入攻艰战,在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支持企业改制,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全面完成财政目标任务,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1997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8.93亿元,增长2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9亿元,增长18.6%。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一、第二。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入完成3.67亿元,增长25.14%。全市财政支出7.55亿元,增长18.06%。金融形势正常稳定。1997年,全市金融部门认真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支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中心,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截止1997年底,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163.89亿元,比年初增长21.62%,各项贷款余额为100.24亿元,比年初增长25.54%。金融存差为63.65亿元,比年初增长15.92%。1997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120.15亿元,现金支出为130.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9%和10.13%。全年共向市场净投放货币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兴市继续发展。1997年,全市上下科技兴市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实施市以上科技项目26项,先后同6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全市有72个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5%,名列全省前茅。泽州和阳城县双双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泽州县作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级科技引导社会发展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1997年全市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沁水、陵川两县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使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完成基本"普九"任务的地市。199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正规学校3573所,在校学生29.88万人,增加0.92万人,招生数近8万人,增加0.13万人,毕业生数6.73万人。全市教职工人数为3.16万人,增加0.02万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3266所,在校学生26.05万人,招生数24.03万人,毕业生数29.95万人,专职教职工5904人。全市共有幼儿园679所,增加32所,在园幼儿7.25万名。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9%。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中小学"一无两有"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99.5%和100%,"三配套"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99.5%和99.9%,达到一、二类标准的中、小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41%和71%。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199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弘扬时代主旋律,巩固繁荣文化宣传阵地,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健康舆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生活条件。全市继续深入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社会办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群众文化蓬勃发展,高平市和泽州县成为全省文化先进县。1997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2938场,观众287/4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全年共组织文艺活动91次;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173/3千册。全市乡镇文化站95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263个,增加5个。广播电视方面:晋城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晋城有线电视台开始试播,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一座,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475小时,有县级电台5座,乡镇广播电台115个,喇叭15/7万只,增加1/47万只。广播线路3397杆公里。全市有中波发射机3部,总功率30千瓦;有中波实验发射机1部,调频发射机4部,发射功率3/7千瓦。广播覆盖率84/52%。全市现有电视台7座,其中有线电视台6座,教育电视台1座。全年共制作电视节目2102小时。现有电视发射机69部,发射功率16/24千瓦。卫星地面接收站1349座。电视覆盖率达8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