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199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6276张,增加111张。专业技术卫生人员7550人,增加779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普及。全市村级医疗卫生院所2355个,占总村数的99/1%,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5456人,其中医生3489人。全市无偿献血工作一步到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改革工作也取得新的突破。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97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紧密结合,继续广泛宣传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市体育中心初具规模。积极组织、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和群众健身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体育事业的新发展。1997年,全市共举办各级运动会111次,增加5次,参加人数14.31万人次,增加3.66万人次。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为14.44万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7.03‰,死亡率为7.1‰,自然增长率为9.9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06.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4万人,增长0.7%。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199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50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93元,增长19.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2.58亿元,增长18.68%。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997年,全市新增城镇劳动力3600名,安置2592名,当年新增劳动力就业率达72%;产生各类失业职工2840名,已分流安置2130名,再就业率达75%;全市有序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3.15万人次,其中向省外输出5000人次。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工作提前完成。全市国有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达到100%,非国有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达到76%,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也在全市普遍推开。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正式运转,以建立新的住房体系保险为目标的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市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覆盖面达到73%。作为全国70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安居工作全面启动。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1997年,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为12.3亿元,增长9.6%。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5344元,增长6.1%。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1997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2个,总投资1532.85万元。全市各项环境保护指标全部达到上级考核目标要求。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计算资料,其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均系相对于1996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