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长治市统计局

煤焦、冶金、电力等主导行业通过结构调整,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6.3%,炼焦业增长4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6.7%,电力增长51.4%,医药增长3.5%。年末全市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73个,年内新增12个;其中利税上亿元的工业企业17个,新增2个。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8.1%。其中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109家,实现利润总额0.35亿元,比上年降低28.7%;实现利税1.41亿元,下降5.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减少1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27亿元,增长12.4%。其中,城镇投资166.74亿元,增长8.3%;农村投资16.53亿元,增长81.3%。“十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7%,高出计划目标14.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第一产业投资0.72亿元,下降18%;第二产业投资141.79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40.76亿元,下降18.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41.55亿元,增长26.2%。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97.87亿元,增长53.3%。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增长28.2%;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13.82亿元,下降16.8%。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19个,本年投产项目412个,新增固定资产104.23亿元。王曲电厂、和信电厂、屯留矿井、高河矿井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原煤开采509万吨/年,洗煤620万吨/年,焦炭351万吨/年,炼钢83万吨/年,水泥10万吨/年,火力发电9.6万千瓦,新建改建公路731公里,移动通讯基站346个,程控交换机4万线。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6亿元,增长17.7%,增幅居全省第二。其中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75.24亿元,增长20%;县及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32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5.55亿元,增长16.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31亿元,增长26.5%。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全年商品销售额112.41亿元,其中,批发业企业商品销售额85.68亿元,零售业企业商品销售额26.73亿元。“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高出计划目标3.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出口446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进口1.25亿美元,增长80.6%。在出口中,一般贸易4413万美元,增长0.4%;加工贸易47万美元,下降26%。在进口中,机电产品进口4397万美元,增长1.6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977万美元,增长7倍。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2项,实际利用外资916万美元,下降44%。“十五”时期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累计4.05亿美元,年均增长49.6%,高出计划目标37.6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提高。本年长治至西安空中航线通航,年末拥有省际航线4条。全年飞行2327班次,航空旅客吞吐量9.67万人次,货邮量10.2吨。

公路路网全面优化升级。长太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354公里,比上年增加24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5064公里。“十五”时期,长邯、长晋、长太三条高速相继建成开通,我市“大十字”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五年间,全市累计建成通乡镇、通村水泥(油)路7237公里,年末全市乡镇“双通”比例达到100%。

全年公路货运量7363.6万吨,增长7.5%;公路货运周转量55.51亿吨公里,增长21.4%。公路客运量4069.9万人,增长14.8%;公路客运周转量23.03亿人公里,增长9.6%。年末全市累计开辟农村客运线路257条,投入农村客车500辆。

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29.03万辆,比上年增加9.05万辆。其中民用汽车14.6万辆,增加6.23万辆;私人汽车9.77万辆,增加5.65万辆。年内新注册汽车2万辆,其中新注册轿车7487辆。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54万辆,比上年增加7667辆;其中私人轿车1.4万辆,增加4107辆。年末全市汽车驾驶员16.47万人,比上年增加3.97万人。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76亿元,增长26.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949万元,下降3.8%;5家电信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87亿元,增长30%。全年邮寄函件401万件,包件7.6万件;订销报纸2821万份,杂志130万份。年末本地电话用户73.15万户,增长16.3%。其中,市话用户41.27万户,增长11.2%;乡村电话用户27.26万户,增长25.9%。小灵通用户11.11万户,增长25.5%。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70.86万户,增长18.3%。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4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部。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2.62万户,增长19.5%。

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红色旅游线路、太行山自然风光及炎帝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辟和整合,全市形成21个综合景区,拥有29家旅行社和10家星级宾馆。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6.6亿元,增长10.2%。旅游外汇收入362万美元,增长50.2%。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37万人次,增长10.1%。接待海外游客2.03万人次,增长50.4%;其中接待外国人1.38万人次,港澳台胞人6527人次。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9.08亿元,比年初增加69.3亿元,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95.72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增长6.3%;居民储蓄存款320.24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增长20.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8.76亿元,比年初增加38.6亿元,增长14.5%。发放项目贷款余额44.9亿元,增长18.7%。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消费贷款余额14亿元,较年初减少3.4亿元。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05.74亿元,比年初增加21.53亿元,增长25.6%。

金融资源得到整合,市商业银行成立。全年市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余额占全市新增贷款余额的28.4%。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9.9亿元,同比减少三分之一。

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201.3亿元,现金支出1206.7亿元,净投放货币5.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