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300亿元,达315.89亿元,比年初增加72.4亿元,增长29.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14.39亿元,较年初增加72.26亿元,增长29.8%,增幅、增量均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19.16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7.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92亿元。各项贷款较快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7.19亿元,比年初增加54.4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4.79亿元,比年初增加54.54亿元,增长34%,增幅、增量创1993年以来新高。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145.3亿元,比年初增加28.1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2亿元;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11.17亿元,较年初增加5.74亿元。 保险事业日益兴旺。平安保险公司进入长治市场,年末驻市保险公司达到5家。全年承保金额300.65亿元,其中财产险212.37亿元,人寿险88.28亿元。各种保费收入6.16亿元,增长32.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44亿元,增长12.5%;寿险保费收入4.47亿元,增长52.9%;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477万元,下降45.7%。赔款支出金额8678万元,增长1.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276万元,寿险给付金额930万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给付金额472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2003年全市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基础理论1项,应用技术成果10项,进行了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9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攻关计划;大力开展“农民增收科普工程”,组织“科技大蓬车”下乡服务。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9679名,R&D经费支出1004万元,增长8.9%。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43项,增长65%;成交金额5852万元,增长91%。全年申请专利6件,增长20%,授权专利63件,增长50%。 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1家,对5户企业的产品实施了强制性认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9万台件。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普通高校招生3802人,在校学生1.31万人,毕业学生188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5万人,在校学生3.45万人,毕业学生1.3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5万人,在校学生5.52万人,毕业学生1.2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6.06万人,在校学生18.02万人,毕业学生5.1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8万人,在校学生31.97万人,毕业学生5.7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24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9.86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59处,其中影剧院12处,放映单位80个;文化馆(站)14处,全年组织演出333场,举办展览61次;公共图书馆13处,藏书84.5万册;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年演出3871场次。全市共有文体娱乐场所446处,其中网吧202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2%和94.8%,分别比上年提高1.3和1.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32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增加卫生投入,建立和完善了疾病防控体系,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农村基础医疗保健工作,设立了村级农民健康联络员,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提高到了9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3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99处,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处,妇幼保健机构14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028人、注册护士3247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0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685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71枚,银牌65枚,铜牌60枚;其中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4枚。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市60%的社区配备了相应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全年新增全民健身工程网点20余处,安装各类健身器材200余件,新成立5个单项协会。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成绩显著。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公交等能力继续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改善,获得建设部授予的“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 市区平均每天供水能力41.28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24升;市区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7.75万户,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981吨,煤气供气总量2528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1.96万立方米。年末市区共有营运的公交汽车307辆,出租汽车1800辆。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280公里,实有道路面积319万平方米,拥有路灯3.1万盏。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00公里,污水年处理量700万吨,生活垃圾年处理量23万吨。全年市区植树124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5平方米,增长21.4%。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7座个,总面积49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对86项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污染源治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10.28亿元,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54项,对4户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迁。全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的有148天,超过省下达140天的标准。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总面积36平方公里;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总面积36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36公顷;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面积65万公顷;新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1个,面积7.49万公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19.93万人,人口密度达到230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7.28万人,乡村人口212.6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3.5%,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出生率11.89‰,下降1.2个千分点;死亡率6.65‰,上升0.17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166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3‰,较上年下降1.38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321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007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3元,增长14.4%;人均消费性支出503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886元,增长8.9%。民用汽车拥有量年末达到6.19万辆,增长19.8%;其中私人汽车1.85万辆,年内新增1.02万辆。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为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