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阳泉市统计局

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全市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95亿元(不合住宅);新增城市洪水管道3公里;新增煤气供气管道20公里,用户2600户,用气普及率达81.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8.2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35.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新增排水管道长度27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公顷;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285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37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五、能源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市能源工业在总量控制、关井压产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市场好转的有利时机,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努力,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6.2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经资的28.4%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3.74亿元,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2.48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2081万吨,比上年增长13.4%;二次能源折标煤468万吨,增长5.6%。

能源外输量大幅上升。2001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23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80.3%。外输电力19.80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外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7.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业稳步发展。受原煤市场好转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343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公路货运量完成5915万吨,增长8.8%;公路货物周转量28.54亿吨公里,增长22.4%。铁路客运量102.50万人次,增长1.1%。公路客运量2947.20万人次,增长5.9%;公路客运周转量9.32亿人公里,增长6.7%。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邮路总长度1568公里。年内新增住宅电话用户34425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9662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28.3%;移动电话用户增长1.5倍。电话普及率达18.37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提高4.39部。邮电通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72万门;中国宽带互联网端口总数达1110个;中国宽带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口数达810个;全市公用电话4859部,比上年增加了1301部,增长36.6%。

七、国内外贺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稳中偏淡。200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宏观上虽然有国家积极扩大内需、节假日刺激消费,以及商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活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但由于受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部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国内市场呈现出稳中偏淡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9.96亿元,增长3.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64亿元,增长9.4%。

外贸出口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3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总额3172万美元,增长5.2%。全年综合利用外资额3234万美元,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2302万美元。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其中:衣着类99.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7.6%;食品类99.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及服务类98.9%;交通和通信类101.5%;居住类102.6%;服务项目类101.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使财政运行情况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9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3.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8亿元,增长9.0%。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8.34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1%。其中,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执行6.67亿元,增长25.0%;经济建设性支出执行0.99亿元,增长15.1%。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33亿元,比年初增加16.04亿元,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28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85.48亿元,比年初增加7.03亿元,增长8.6%;其中,短期贷款发展快于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余额5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增长2.8%;中长期贷款余额18.30亿元,下降6.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现金支出272.03亿元,增长22.7%;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6.63亿元,下降34.9%。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9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06万元,增长8.4%;人身险保费收入11913万元,增长24.0%。全年赔付金额7399.80万元,增长15.5%。其中财产险赔付4801.8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598万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2001年末,全市固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3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评出市级科研成果44项。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共有323万元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16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个数达到42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49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229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4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6395人;小学在校生11.09万人;全年在园幼儿4.09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7.67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2.6%,电视人口覆盖率94.6%。《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855.22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2个,床位6423张。其中,医院36个,床位4884张。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97人。其中,医生3255人,护师、护士240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群众就医条件和质量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