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长治市统计局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实施“四点战略”和“四项建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改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挂靠战略和引资金上项目,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与改革和当年起步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 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比全省和全国经济增长分别快于1.3个和1个百分点,扭转了1997年以来增幅逐步回落的局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0亿元,增加8.2%。

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改变了1998年以来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服务项目上涨23.2%,居住上涨4%,食品中除蔬菜价格上涨外,其他继续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8.4万人,增加1.2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2000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1.48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取得一定成效。筛选出的50个产品中有33个被列入省潜力产品备选项目,有23个项目完成立项,其中有18个项目启动,3个项目年底具备了投产条件.向国家申报并认定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权26个,绿色产品81个。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到年底市县属工业企业改制达70%,商贸企业改制为51%,乡镇企业完成改制83.4%。在产权置换上也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不再由国家全部控股而变为法人和个人持股达47.75%和10%;长治商厦职工一次性买断产权;山西淮海机械厂等四家企业债转股12.73亿元;农村拍卖“四荒”已达31万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更主线还不十分明朗,经济增长后劲乏力;经济效益运行质量不高,亏损企业和亏损额增加;部分企业困难重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居民家庭生活困难。

二 农业

2000年,全市面对遭受严重的旱灾等困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业和千园万场,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受严重的旱灾和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1.5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6.9%。其中,夏粮产量1.33亿公斤,减产41.2%,秋粮食局0.16亿公斤,减产12.1%。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蔬菜、水果增产。全市油料产量2.36万吨,比上年增长84.2%,蔬菜13.6亿公斤,增长11%,水果产量近5万吨,增长10.4%。

绿化造林工作有新的发展。据统计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7.2千公顷,营造经济林17.9千公顷,零星植树1959万株。

畜牧业继续增长。200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7.5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万吨,增长15.4%。年末大牲畜存栏33.7万头,猪存栏71.1万头,羊存栏92.8万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58%。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9.1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4亿千瓦小时,增长6.8%。

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据市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03亿元,增长24.1%;乡镇企业入库税金达3.56亿元,增长6.4%;每百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税收率达3.44%,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2%,实现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9.4%;集体企业15.8亿元,下降5.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亿元,增长57.1%;股份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40亿元,增长12.1%.分轻重年,全年轻工业总产值9.2亿元,增长13.2%;重工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7.2%.产销衔接状况继续看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产值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工业产品销售率99.3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中央,市营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强劲增长,县营企业出现回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央企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14.9%;省属企业41.7亿元,增长8.2%。大中型企业总产值71.4亿元,增长12.1%。

钢材,生铁,洗精煤,机制焦炭等工业产品产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原煤,电力等产品产量受市场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0年,原煤产量2073.6万吨,比上年下降10.1%;发电量66.01亿千瓦小时,下降6.1%,生铁157万吨,增长12.2%,钢87.8万吨,增长22%,水泥202万吨,下降11.0%,家用洗衣机19.5万台,下降32.1%。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200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4.1亿元,比上年增长8.1%;企业实现利税10.98亿元,增长7.6%,其中利润1.60亿元,下降27.2%;亏损企业105户,增长11.7%;亏损企业亏损额2.4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2000年,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99家,完成建筑业产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利润224万元,下降69%,施工工程个数561个;施工面积15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3.9万平方米,增加39.3万平方米。

四 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