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的载体功能加强。全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49亿元(不含住宅),比上年增长6.9%。年内,南大西街二期工程、北大街城市广场、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桃南东路地下商业街人防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按期竣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长度4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8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4.3%,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 五、能源 能源工业建设继续向加工转化的方向迈进。1999年全市努力克服原煤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价格下跌等困难,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并取得新成绩。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1948万吨,比上年下降3.7%。二次能源折标煤387万吨,增长22.1%。 能源外输量下降。1999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1950.8万吨,比上年下降4.3%,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71.5%。外输电力15.8亿千瓦时,下降11.7%,外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9.6%。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受原煤及基础原材料产品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加居中和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全市货运量增长势趋弱。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2272.78万吨,比上年下降2.9%,公路货运量完成5069.92万吨,增长1.7%,公路货物周转量21.96亿吨公里,增长3.9%。铁路客运量113.74万人次,下降19.3%。公路客运量2553.44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公路客运周转量7.3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4%。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邮路总长度1440公里。年内新增住宅电话用户2.5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415户,分别比上年增长52.7%和15.4%。电话普及率达10.39部/百人,比上年增高18.1个百分点。邮电通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16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120户,数据通信总用户达到1494户,全市公用电话3130部,比上年增加了1184部,增长60.8%。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稳中趋活。1999年,国家采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启动市场措施后,全市消费品市场由稳转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7.54亿元,增长7.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41亿元,增长5.0%。 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较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私营、个体及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1.35亿元、9.63亿元和3.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2%、29.3%和39.2%,其零售额占全部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5.8%提高到44.1%。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为12.18亿元,下降6.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从物价运行态势看,仍在低位上平稳运行,零售价格各月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占比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指数为96.6%。与上年相比,价格上涨较高的集中点为居住、服务类,指数分别为116.7%和127.7%。 八、对外经济贸易 1999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进出口贸易的政策,使外经、外贸、外事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势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96.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在实际利用外资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92.74万美元,借用国外贷款296.36万美元。据海关统计,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26万美元,由于国省营企业出口大幅下降,同比下降9.9%。其中:市及市营以下企业完成2528万美元,增长6.3%。全市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投资项目,首次突破百项大关,达127项,其中合同协议投资项目达64项,累计批准兴办三资企业92家。全年向9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劳务人员39名,在境外创办企业2个。同时接待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03位外宾来我市考察和投资。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下降。1999年,在税源萎缩、企业效益下降、组织收入难度加大等困难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征收征管力度,努力做好财税工作。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7.88亿元,比上年下降3.4%,减收277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2亿元,比上年持平。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55亿元,比上年增长6.26%,增支3858万元。 金融形势基本平稳。各项存贷款保持一定增幅。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1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亿元,增长12.33%;受存款利率利率连续下调、国债发行、存款利息征税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因素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先扬后抑,增势减缓。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85.65亿元,比年初增加4.87亿元,增长6.0%,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同步增长,投放量基本正常。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6%,现金支出183.31亿元,增长24.31%,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2.95亿元,增长10.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79.7万元,增长5.5%,人身险保费收入7710.7万元,增长30.4%。全年赔付金额5352.5万元,增长13.7%,其中财产险赔付3987.5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1365万元。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继续发展。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万人,比上年增加561。 科教兴市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安排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5项,其中市级以上星火项目33项、火炬项目10项。全年共安排高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6项,新产品试制项目5项,软科学研究项目5项,市辖的5个县(区)全部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行列。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全年共鉴定、评审、验收科技成果17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项,达到省内、市内领先、先进水平的共11项,全年受理各项专利申请57件,其中:授权的42件,比上年增长40%。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54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380人;普通中学生在校生6.97万人;小学在校生11.56万人;全年在园幼儿4.16万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