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阳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阳泉调查队 2009年2月28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先”发展目标,继续实施“四大”战略,积极破解 “四大难题”,坚持走好“五条路子”, 强力推进“百项工程”建设、园林城市创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趋于优化、效益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增长20.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9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59.2 :39.2 。 “百项工程”实施成效明显,经济结构升级步伐加快。2008年,我市继续实施“百项工程”,围绕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以投资增量带动结构重组。年内“百项工程”155个项目,有138个开工建设,开工率为89%,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其中,阳五高速公路、龙华口水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石太高速铁路、50万伏输变电等工程已经完工或投入运营;晋东物流中心、3652尿素等一批新型接替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娘子关水源地保护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大力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引进一批对全市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投资。全年全市合同协议利用外资214.9亿元,共有144个项目到位资金81.6亿元。投资增量的不断扩大有力地带动了存量调整,为优化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构调整,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或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劳动就业工作状况进一步好转。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9万个,安置“4050”人员14910人,全市城镇从业人员达到22.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7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控制在了4%的预期目标以内。 市场物价继续保持结构性上涨。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累计上涨5.6%,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2%,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较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增加,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重等。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农产量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2.04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夏粮产量0.20万吨,比上年下降11.8%;秋粮产量21.84万吨,下降3.0%。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8.85万吨,增长11.2%;油料产量540吨,增长31.4%;水果产量1.40万吨,增长29.6%。 林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08年,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62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656公顷;零星植树257万株。 畜禽产量有升有降。全年肉类总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0.97万吨,增长0.3%;牛奶产量0.85万吨,下降45.8%;禽蛋产量1.25万吨,增长39.6%。年末大牲畜存栏2.05万头,猪存栏10.08万头,羊存栏6.59万只。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渔业总产值达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6%。水产品产量622吨,比上年增长19.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据市水利局统计,2008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79千公顷,达标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6.48千公顷。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1.3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农村用电量8.53亿千瓦时,下降3.0%。 乡镇企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市中小企业局统计,2008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05.5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实现增加值83.32亿元,增长13.7%;上交税金15.8亿元,增长26.1%,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产品销售率达到99.5%,基本实现了产销同步发展。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均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市考核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4种比上年增长,占46.7%。 表3:2008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企业)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减(±)% 原 煤 万吨 6015.1 9.7 洗 煤 万吨 1199.1 15.0 液体乳 吨 5270.0 -29.2 软饮料 吨 5580 5.5 布 万米 348 -74.5 烧 碱 吨 12541 -34.7 润滑油 吨 20023 6.0 焦 炭 万吨 59.7 2.8 硫酸(折100%) 万吨 8.0 5.7 蓄电池 千伏安时 116245 33.3 电 石 万吨 4.2 -54.9 水 泥 万吨 123.1 -12.3 瓷质砖 万平方米 108.0 -48.9 生 铁 万吨 6.7 -66.4 氧化铝 万吨 34.9 — 粉末冶金 吨 13160 -49.4 电解铝 万吨 15 3.6 阀 门 吨 7905.2 20.0 聚氯乙烯 吨 39534.4 -9.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6.7 0.7 工业整体效益快速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实现利税69.7亿元,增长78.3%;实现利润26.9亿元,增长93.5%;亏损企业47个,亏损面为24%,亏损企业亏损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6%;产成品资金占用30.8亿元,增长59.5%,应收账款净额48.2亿元,增长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