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阳泉市统计局


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增长。2007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使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7.02亿元,同比增长30.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17.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3.5亿元,同比增长30.6%。

金融对经济建设发挥出巨大的支持作用。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4.9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增长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0亿元,比年初增加36.5亿元,增长15.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5.1亿元,比年初增加33.3亿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增长19.3%;中长期贷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14.9亿元,增长23.0%。全年累计现金收入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现金支出870.1亿元,增长19.6%;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1亿元。

2007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24.9        16.3

其中:企业存款                         94.8         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67.5        15.8

其中:人民币                        267.0        15.9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元)     20324        15.4

各项贷款余额                         205.1             19.4

其中:短期贷款                        120.8        19.3

中长期贷款                          79.7        23.0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2007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6亿元,增长30.9%;人身险保费收入8.11亿元,增长26.5%。全年赔付金额2.94亿元,增长74.8%。其中财产险赔付1.22亿元,增长11.4%;人身险给付金额1.73亿元,同比增长192.5%。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7年,共评出市级科研成果52项。同时,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全年共投入1670万元用于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对48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年内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 43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75件,达到了每10万人申请专利13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到2007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636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226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8898人;小学在校生11.2万人;全年在园幼儿26715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演出场次1589场,公共图书馆藏书53.72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阳泉日报》全年发行量1220.2万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多功能用途为一体的阳泉市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09个,床位6082张。其中,医院38个,床位4906张。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093人。其中,执业医师2573人,执业助理医师438人,注册护士  2644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4.6张。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市运动健儿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阳泉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2项 ,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2枚;在全省性竞技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9枚、银牌30枚、铜牌37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次,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体竞赛活动1899项次,参加竞赛人数约53万人,其中:市级比赛13次,参加竞赛人数约8.6万人。全市体育场地总数为1210块,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为1.13平方米。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绩突出。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共319天,其中一级天气27天,二级天气292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7.4%。全年无五级天气。二级以上天气天数比上年增加了44天,增长16.0%,在全省11个市中排名第3位,比上年前移一位。2007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86,在全省11个市中(环境空气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名第3位。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降低14.4%,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21.1%,二氧化氮浓度增长13.9%。全年市域内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桃河水质持续改善,晓庄断面、白羊墅断面、娘子关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56%、21.8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