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阳泉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中共阳泉市委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赶超发展战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条件,使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市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而且均创93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也全部兑现,为带领全市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5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周比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高5.5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21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92亿元,增长13.1%。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全市结构调整已取得实效,一大批调产项目和调产企业已达产见效,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市调产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投产65项,开工建设30项。其中市级重点调产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县(区)完成投资5.6亿元。铝业公司新型铝合金型材生产线、西小坪高密度硅砖续建、晋达碳素天然纯石墨粉等5个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林里粉末冶金生产线等2个续建项目也基本投产。阳煤集团80万吨氧化铝项目、3×13.5万kw煤矸石电厂、大阳泉煤矿改扩建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阳煤集团20万吨聚氯乙烯、2.5万吨铝泊、15万吨甲醇、南煤集团3×13.5万kw煤矸石电厂、华伦高档墙地砖、中煤盂潍青输煤管道、阳光发电公司扩建、娘子关第二发电厂等8个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准备。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构调整,使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据初步测算,仅2004年全市调产项目就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实现税收近2亿元,对全市的生产总值拉动2个以上百分点。

劳动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52.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劳资口径)21.3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30.98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有9728人,通过各种途径使15648人(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5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改革相对滞后,企业机制不活。对外开放不足,经济外向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民营经济实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19万吨,比上年增产6.9万吨,增长45.1%o,是1993年以来的最好收成年。其中,夏粮产量0.24万吨,下降23.2%;秋粮产量21.95万吨,增长46.5%。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7.64万吨,下降25.6%;油料产量0.06万吨,下降74.6%;水果产量1.05万吨,增长15.3%。

植树造林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48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0.21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6公顷;零星植树439.54万株。

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0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1.09万吨,增长63.1%;禽蛋产量0.96万吨,增长6.3%。年末大牲畜存栏3.86万头,猪存栏11.67万头,羊存栏16.74万只。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渔业总产值1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增长2.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1.02万吨,增长8.5%;农村用电量8.19亿千瓦时,增长19.2%。

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据市农业局统计,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15.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5%;乡镇企业增加值48.41亿元,增长14.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7亿元,增长22.7%;集体企业7.1亿元,增长5,5%;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增长4.5%和22.0%。分行业看,重工业发展明显好于轻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下降17.6%;重工业完成70.1亿元,增长21.0%。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产品销售率达到97.6%,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基本平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市考核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0种比上年增长,占66.7%。其中增幅较高的有:原煤增长20.8%;洗煤增长12.5%;水泥增长14.9%;铝锭增长19.6%;耐火材料增长37.4%;碳素材料增长35.0%;阀门增长69.5%。降幅较大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焦炭下降15.0%;电石下降13.6%;烧碱下降8,1%;生铁下降75.8%;服装下降76.6%。

工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实现利税22.6亿元,增长30.1%;实现利润8.1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亏损企业57个,亏损面为31.3%,亏损企业亏损额0.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净额略有上升。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完成竣工产值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54.2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67.3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5.2%和39.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