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大同市统计局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04.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78%,实现利税39.12亿元,增长23.7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0.56亿元,增长13.24%;年末应收帐款净额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2.60%。

能源生产外输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外销煤炭7316.08万吨,比上年增长7.54%,其中:通过铁路外运5515.34万吨,增长3.14%;通过公路外运1800.74万吨,增长23.68%。全年全市发电量为127.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06%,全社会用电量为69.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61%。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8.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9%;房屋竣工面积133.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在重点调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4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投资10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5亿元,增长37.04%,占投资总量的2.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11亿元,增长49.21%,占投资总量的61.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67亿元,增长6.73%,占投资总量的36.62%。分经济类型看,全年非国有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39.57亿元,增长4.10%。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6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4.24上升到63.47%。

基本建设投资继续加快。全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6%。其中,采掘业投资4.92亿元,增长656.92%;制造业投资1.87亿元,下降61.9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3.29亿元,增长68.64%;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投资13.05亿元,增长17.7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1.79亿元,增长45.53%;社会服务业投资7.20亿元,增长5.4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0.3亿元,下降18.92%;教育、文艺及广电业投资1.25亿元,增长2.46%。

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提高。全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3.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6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6.0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1.79%。全年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住宅投资5.25亿元,增长44.23%。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85%。

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65.60亿元,比上年增长49.94%。其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13.66亿元,增长80.20%;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104.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66.6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6.94亿元,增长60.08%;医药工业完成投资4.10亿元,增长3.54%;冶金工业完成投资2.88亿元,下降17.48%;机械工业完成投资2.24亿元,增长100.00%。

以公路、环保、城市配套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7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07%。其中,水利业完成投资1.19亿元,下降34.25%;能源工业完成投资50.58亿元,增长73.70%;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06亿元,增长21.18%;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完成6.99亿元,增长3.86%;教育、文艺及广电业投资完成1.65亿元,下降12.23%。

全市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27个,其中新开工337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24个,新增固定资产50.72亿元。全市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洗煤30万吨/年;铁合金30万吨/年;铁矿石成品矿29万吨/年;改建公路208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190个,建筑面积15399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1160个,建筑面积10462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1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03.21亿元,增长12.1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5.44亿元,增长25.52%。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78亿元,增长11.83%;餐饮业零售额17.18亿元,增长16.90%。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1.86亿元,增长4.09%;集体经济零售额19.31亿元,增长8.44%;股份制经济零售额9.57亿元,增长25.20%;私营经济零售额10.37亿元,增长19.63%;个体经济零售额50.10亿元,增长18.67%。

住房、汽车、电子通信等类商品旺销。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29%,汽车类增长16.37%,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23.88%,家用电器类增长6.36%,中西药品类增长20.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3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0.89%。

连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4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连锁门店达21个,比上年下降4.5%;营业面积4.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1%;销售总额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9.48%;零售总额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据市商务局统计,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35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54%。其中出口完成8048万美元,增长57.13%;进口完成5521万美元,增长127.89%。进出口贸易总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家,利用外资额8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00%。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6.38%,旅游人数56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80%。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97%,旅游外汇收入176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73%;接待国内游客56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72%,国内旅游收入19.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23%。全市涉外宾馆饭店数达18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63.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291.9公里,比上年增加321.5公里,增长6.48%。其中等级公路里程5160.2公里;高速公路达到64公里。全市已通公路的村数达1951个,通油(水泥)路的村1229个。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发展。2004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488.2万人,比上年下降0.34%。其中铁路客运量834.1万人,增长1.02%;公路客运量1654.1万人,下降1.01%。全市全社会货运量完成247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6%。其中铁路货运量17900.6万吨,增长16.44%;公路货运量6813.9万吨,增长7.6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完成1156.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89%,旅客周转量28.2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