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大同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94%;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1%。全市电话总数达17.51万部,比上年增长19.03%;移动电话5.52万部,比上年增长14.36%。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2.28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变及率达到23部/百人;农村41.32%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全市交换机容量达27.64万门,比上年增长25.73%;长途交换机容量达5000门。全市拥有邮电所145个,邮电邮路总长度(单程)3751公里。

六、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6%。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完成22.29亿元,增长65.06%;集体经济完成18.13亿元,下降6.26%;私营经济完成2.11亿元,增长68.27%;个体经济完成13.86亿元,增长4.83%;其他经济完成9.05亿元,下降32.67%。

对外贸易取得一定成绩。全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93%。其中,出口总额13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61%。全年全市引进外资达319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88%。实际使用外资29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0.48%。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09户,比上年增加5户,增长4.81%。

旅游事业继续发展。1998年,来我市旅游、观光、友好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达3.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旅游外汇收入716.2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53%。

物价持续走低。据抽样调查,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7.8%。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食品类94.9%,粮食类94.5%,肉禽及制品类86.3%,蛋类100.1%,水产品类97.8%,鲜菜类89.0%,衣着类101.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99.8%,医疗保健用品类101.2%,交通和通迅工具类97.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103.4%,居住项目类114.4%,服务项目类106.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1998年,全市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努力加大财政税收征管力度,积极培植财政收入源头,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9.3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41亿元,比上年增长7.6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0.11亿元,比上年下降41.84%;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0.11亿元,比上年下降56.05%;教育事业费支出2.46亿元,比上年增长7.52%;文化事业费支出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1%。行政管理费用支出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1998年财政收支基本实现平衡。财政收支状况良好,既保证了“吃饭”问题,也为政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一定保障。

金融形势平稳正常。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强劲回升的同时,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势头良好,信贷投放进度加快,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9.64亿元,比年初增加24.5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79亿元,比年初减少3.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0.69亿元,比年初增加1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15.32亿元,增加13.4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0.48亿元,增加1.87亿元。在各类贷款中,工业贷款余额48.22亿元,增加7.19亿元;农业贷款余额7.85亿元,减少0.21亿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1.14亿元,增加1.23亿元;三资企业贷款余额2.79亿元,增加0.27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0.61亿元,减少0.03亿元;基本建设贷款20.10亿元,增加2.63亿元。金融机构资金相对宽裕,支付能力进一步加强。1998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76.79亿元,现金支出391.2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4.47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国内财产、人身保险承保额199.95亿元,比上年下降13.57%。其中,财产承保总额167.9亿元,比上年下降3.83%;人身承保总额32.05亿元,比上年下降43.51%。保费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0.46%,人身保险费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5%。到年末,全市有726户工商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财产保险,比上年增长13.97%,有1.72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比上年下降22.51%,有53.85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全市全年共处理国内财产赔款案8873件,支付赔款7726万元,各种满期给付1798.8万元。处理人身保险案21.60万人次,综合给付赔款6100.3万元,其中短期赔款1166万元。职工社会保险迅速发展。到年末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达1723户,参保职工为207801人,离退休人员43719人,国有企业参保的覆盖率达到100%,城镇集体企业参保的覆盖率达到8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1998年末,全市已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21个,其中省部属科研机构2个。民办科研机构22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6.24%,其中高级2808人,中级24144人,平均每万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34人。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998年,全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市县两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到54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8%,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市一级财政投入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5%。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99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9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试制项目2项,省级火炬项目4项,省级星火项目3项,省级成果推广项目3项,省级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8项,省级新产品试制项目1项,市级工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项,市级星火项目2项,市级自筹资金项目4项,市级医卫项目10项,农业试验、示范项目21项。

科技达标活动稳中有进。到年底全市已有2个县区,53个乡镇实现科技达标,分别占县区和乡镇总数的18.2%和34.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职业中学34所,普通中学286所,小学2426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9632人,毕业生6157人;普通初中招生47186人,在校学生133367人;职业初中招生1732人,在校生6466人;小学招生59608人,在校生35855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从业人员946人;剧院、影剧院等专业艺术表演场所8座,从业人员102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34场次,观众达66.3千人次。全市共有图书馆13个,图书藏量475千册。艺术馆1座、文化馆11个,从业人员195人。全市共有乡镇文化站145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11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座,有线电视台10座,有线电视站21座,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5%。全市共有全国刊号的报纸4种,出版3808万份;省内刊号的报纸17种,出版176万份;全国刊号的杂志3种,出版4.8万册;省内刊号的杂志24种,出版14.4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