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以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克服困难,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困难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全年全市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79元,比上年增加231元。 产业结构有所改变。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三产结构由1997年的8.8:57.5:33.7变为10.6:53.7:35.7。 社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1998年,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1619元/人,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2848元/人,比上年增长1.25%;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25904元/人,比上年增长1.0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2684元/人,比上年增长1.10%。 二、农业 由于全市各级政府重视农村基础建设,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加之自然条件较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大。1998年,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56608吨,比上年增长36.82%,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据统计,全市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7.4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68%。其中,营造经济林9.0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63%;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7.5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3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6.22万吨,比上年增长5.42%;农村用电量2072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70%。年末水田水浇地面积达94.72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32%,比上年增长0.29%。 乡镇企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7%;完成增加值3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7%;完成营业收入1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实现利润7.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6%;上缴税金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1%。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1998年,在国内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特别是我市历史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明显暴露,主导产业持续下滑,生产经营条件困难加剧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狠抓生产,加强销售,使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工业生产保持平衡发展。全年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9.7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0.35亿元,比上年下降2.61%;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0.26亿元,下降2.2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8.55%;股份制、外商港澳台企业为主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5.34%。全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下降0.8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6.43亿元,比上年下降2.79%。 在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中,全市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6%。其中:省属工业完成增加值6.45亿元,增长10.38%;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2.60亿元,增长12.53%。 工业产品销售保持较好水平。全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为97.82%。全市全年煤炭销售量为6554.88万吨,比上年下降1.68%。其中通过铁路售予外省市3292.99万吨,下降23.51%;通过公路售予外省市617.24万吨,增长2.31%。全市全年共向市外输送电力96亿千瓦时(含外调、外购电),比上年下降4%。 建筑业生产经营迅速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施工工程发展到1257个,其中实行招标投标的工程为572个。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92.88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17.56万平方米,增长19.28%,房屋面积竣工率为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机遇,尽力筹措和争取资金,大搞以农业、交通、城建和房地产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投资总量保持一定的增长。全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5.18亿元,增长2.69%;集体经济投资1.41亿元,增长13.71%;其它各种经济类型投资5.67亿元,增长113.16%。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全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5%。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0.18亿元,增长63.64%;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8.46亿元,增长12.8倍。 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75%。其中住宅投资4.69亿元,增长104.80%。商品住宅竣工面积125.68万平方米,增长110.36%,商品房销售面积29.60万平方米,增长17.93%。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南出口工程、册田水库坝外引水等工程建成竣工,完成住宅建设50万平方米,治理环境污染项目25个。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城市集中供热、云冈峪生态环境建设、御河城区段防洪、城乡电网改造、6个集贸市场、水泊寺国家粮库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塑料三厂宽幅压延生产线、司帕沙星原料药及制剂等15个技术进步项目相继投产,刁泉铜矿、热压型焦等工程将陆续建成,一批机械、技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全市全年施工项目416个,其中新开工267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39个,比上年增加5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7.45%。新增固定资产22.44亿元,比上年下降0.6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9.56%。 全市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5万吨/年;新建公路22公里;商业饮食服务网点30处、16772平方米;中小学生席位1868个、建筑面积13391平方米;医院病床280张;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1139.5公里,新增40.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3475公里,新增271公里。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1998年在上年乡通公路、村通车的基础上,又新增14个乡(镇)通油路,目前已通油路的乡(镇)已达118个;新增113个村通公路,目前已通公路的村达2174个。1998年全市各种方式完成客运量2034.4万人,比上年增长5.21%.其中,铁路客运量724.4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公路客运量1310万人,增长4.69%。全市全社会货运量15371.9万吨,比上年下降7.1%。其中,铁路货运量9613.9万吨,下降11.7%;公路货运量5758万吨,增长1.8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05.9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93%。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483.92亿吨公里,下降1.2%;公路货物周转量22.00亿吨公里,增长4.7%。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2.0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56%。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16.64亿人公里,增长0.30%;公路旅客周转量5.41亿人公里,增长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