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39个,新建、扩建29个,其中:国家级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由18.2万公顷增加到105.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由1.1%增加到6.8%;全省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15个。 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两流域共监测103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0.7%,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4.6%,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4.9%,有69.9%的断面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2.2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86‰,比上年降低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16万人,死亡率为6.14‰;全年净增人口2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72‰,比上年降低0.44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293.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54.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8.09%;乡村人口2039.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61.91%。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加之受上年两次提高工资的翘尾影响和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确保工资发放全部到位措施的实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均有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34.37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357元,比上年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11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49.82元,比上年增长9.9%,增幅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354.64元,增长10.9%。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1016.4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82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7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00个,社区服务中心101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14786张,福利院收养人数914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1963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26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813.8万元,销售福利彩票34870万元,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达62.2万人。全省有278.9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80万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38.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有85.4万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省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年全省累计为17.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16万人。 注:1、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