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一、二次能源投资、生产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79.7亿元,增长25.5%;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24.6亿元,增长54.2%。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85亿吨,比上年增长2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66亿吨,比上年增长13.7%。 能源外输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3亿吨,比上年增长8.1%;共向省外输送电力233.23亿千瓦小时,增长9.8%,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4.17 %;外输焦炭3658万吨,比上年增长12.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呈现“V”字型运行态势,一季度高开,二季度低走,三、四季度快速回升。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471.3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58.0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全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81.7亿元,增长4.8%;其他业零售额33.4亿元,增长7.6%。 住房、汽车、电子通信类商品旺销,家用电器、电子出版物、中西药品等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通信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4%,汽车类增长4倍多,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54.3%,家用电器类增长61.2%,中西药品类增长43.6%,书报杂志类增长18.1%,电子出版物类增长17.8%。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强势增长。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增幅比限额以下贸易企业高4.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2.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连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连锁门店总数达637个,比上年增长14.8%;营业面积50.8万平方米,增长32.6%;销售总额40.5亿元,增长29%;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33.2%。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达1886个,全年成交额269.4亿元。其中城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59.8亿元,农村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09.6亿元。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73.1亿元,占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27.1%。 七、对外经济贸易 海关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增幅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增长36.4%;进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25.9%,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4.6亿美元。 资源型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全年全省出口煤炭4378万吨,出口额净增3968万美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2.4个百分点;出口焦炭1158万吨,出口额净增3.3亿美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9.8个百分点;出口金属镁15.8万吨,增长32.7%;铁合金、钉丝、不锈钢板的出口成倍增长;玉米、铝矾土、活性炭、玻璃器皿、体育用品等商品的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 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增长。2003年,全省16个千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市场出口额为2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值的92.67%。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巴西和东盟是我省出口上亿美元的六大市场,出口额分别达到5亿美元、3.9亿美元、3.89亿美元、2.09亿美元、1.6亿美元和1.2亿美元。从出口增幅看,对土耳其、巴西、伊朗的出口成倍增长,对日本、欧盟、香港、澳大利亚的出口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国有企业出口快速增长,非国有企业出口迅猛发展。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17万美元,增长73.5%;集体企业出口1.7亿美元,增长59.1%;私营企业出口2.6亿美元,增长92.5%。 利用外资稳步发展。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9家,比上年增加16家,其中合资企业40家,合作企业20家,独资企业29家。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合同外资金额4.8亿美元,增长50.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亿美元,增长4.1%。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合同金额30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但全年全省完成营业额仍达42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年末全省在外人数发展到1462人,比上年增长1%。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3.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3122公里,比上年增加3511公里,增长5.9%;高速公路达到1211公里,增长13.2%。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0个城市。 客运量下降,货运量增长。2003年,受“非典”影响,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7308万人,比上年下降3.4%。其中,铁路客运量2861万人,下降8.8%;公路客运量34328万人,下降3.2%。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0.1亿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铁路货运量3.67亿吨,增长6.7%;公路货运量6.77亿吨,增长4.0%。 表6 旅客、货物周转量完成情况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 长(%) 货物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旅客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1182.57 846.13 336.20 257.10 84.60 162.21 7.8 10.0 2.6 -1.6 -5.3 -1.3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8.3 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6.4亿元,增长7.5%;邮政业务总量12.1亿元,增长11.9%。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44007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11.7%。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5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49.2万户,增长21.5%,其中市话439.4万户,增长18.8%,农话209.8万户,增长27.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00.9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87.5万户,增长45.4%;移动短信达到36.1亿条,比上年增长2.5倍;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47万户,增长31.8%;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3416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5.8%,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37.7部,比上年提高8.67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