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衡水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7.2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3.8部/百人。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9.5万户,年末用户达到49.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1万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20.6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20.5%。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02年全市财政支出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其中基本建设拨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林水气等事业费支出为10014万元、5223万元、7783万元,分别增长-6.7%、2.8%、18.5%;文体广播、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费为6751万元、57588万元、742万元、10079万元,分别增长30.5%、32.1%、16.3%、9.4%;行政管理费34019万元,增长31.8%。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各项存贷款稳定增加。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8.9亿元,比年初增长33.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6亿元,比年初增长1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8.0亿元,比年初增长16.1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保费总收入38789万元,比上年增长64.0%。在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44.8万元,增长11.0%;人身险保费收入28768万元,增长11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19所,在校生数为33.1万人,小学1867所,小学在校生数为42.9万人。2002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学历达标专任教师99.5%,辍学率为0.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学历达标专任教师90.9%,辍学率为1.0%。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技术市场较为活跃。2002年我市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5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7项,国内领先水平30项,国内先进水平9项,省内先进水平3项,验收1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7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066万元,增长7.8%。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申请专利232件;授权专利164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2个,群艺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3个,乡村文化站113个,广播电视机构1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8个;全市共有医院260所;病床床位7435张,比上年增加1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285人,增长10.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中获得1枚金牌,一个第四名;在河北省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中,我市体育健儿获得11金,13银,8铜的好成绩。另外,2002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四个赛事,完成了三项工程,四赛事为中美青年篮球对抗赛,全国乒乓球联赛,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全国女子篮球联赛,其中中美青年篮球对抗赛为我市首次举办的国际比赛。三项工程分别为全市范围内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领导带头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单位50个,从业人员779人。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109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5个,项目总投资534万元。在全市城市中已建成1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88.2平方公里;已建成1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50.9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取得新的进展。2002年,随着衡水湖建成了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我市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十二、人口与就业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7.4万人,非农业人口73.4万人;男性人口207.7万人,女性人口203.1万人;出生人口43246人,出生率10.5‰;死亡人口20846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5.5‰。

年末在岗职工总数226595人,比上年末下降1.5%;其他单位从业人员31685人,比上年末减少1.1%。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216人,比上年末增加3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比上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8亿元,增长1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274元,增长12.9%。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1元,比上年增长17.7%;人均消费性支出4463.6元,增长14.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689元,增长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2元,增长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居民住宅条件继续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户使用面积达2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户使用面积24.0平方米。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定增长,且样式更趋多样化。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29台,电冰箱86台,空调64台,影碟机48台,移动电话47部,家用电脑17台,微波炉20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62台,电冰箱16台,空调2台,移动电话10部,电脑1台,影碟机9台。

注:1、本公报为快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