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邢台市统计局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7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689万美元,增长97.2%,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到位外资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35.6%。新批合同项目34个,增长6.3%;合同外资额13684万美元,增长160.5%。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比上年下降1.7%,公路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37.4%。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622公里,增长6.1%,其中高速公路82公里,村村通工程通达村数4573个,完成88%。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邮政业务量1.3亿元,增长3.9%;电信业务量25.7亿元,增长42.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1.5万门,比上年末增加1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4.2万户,增长14.0%;移动电话用户116.2万户,增长22.0%。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20.4万户,增长17.1%。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1750人次,增长116.9%;实现旅游总收入40.9万美元,增长260.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把组织财政收入摆在重要位置,确保了收入任务的超额完成。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增速是8年来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亿元,增长33.7%。当年一般预算支出41.2万元,增长20.1%。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386.4亿元,增长9.6%。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90.4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63.9%;寿险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0.9%;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亿元,下降3.1%。各项赔款和给付1.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3亿元,寿险赔付0.4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2亿元,分别增长34.4%,105.9%和5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19874人,比上年增长20.0%,在校学生50120人,增长15.9%。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123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77194人,小学在校学生61532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市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9988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593万元,增长9%。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6万人,比上年增长5%,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0.22万人,比上年增长5%。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63项,专利申请量483件,授权量234件。签订技术合同180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3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5.3万户,增加3.8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8个;卫生技术人员15103人,其中医生7502人,护师、护士3292人;床位1406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693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中822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3674张,卫生技术人员315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904人。

十一、资源和环境

耕地总资源继续减少,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648066公顷,比上年减少344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47977公顷,下降0.05%。建设占用耕地538公顷,生态退耕600公顷,分别减少179公顷和2044公顷。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环保监测站加强标准化,自动化建设,环保监测站12个,环境监测人员199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38个,投资额3600万元。工业重复用水率93.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0%,工为烟尘排放去除率96.8%,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5%。“三废”处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财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为3.1亿元。

城市环境保护有所加强。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8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达标面积31.4平方公里。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城市空气不断改善,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总人口达到671.97万人,其中男性342.11万人,女性329.8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3万人,死亡人口4.15万人,净增人口5.2万人。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95元,比上年增长9.3%。在国家扶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达3003元,比上年增加275元,增速达10.1%,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近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2.6%,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714元。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2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4.3万人,参保退休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32.4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1.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23.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8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6.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849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3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7.6万元。

注:1、本公报2004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