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浓厚氛围,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比上年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59.1亿元,增长12.2%。人均GDP达到9384元,比上年增长12.8%,绝对额增加165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7.8∶25.3。 物价水平平稳上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3.7%。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决水平上涨3.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及居住类价格上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等价格下降。 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就业人员3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7.3万人,增加2.2万人。全年有991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扶贫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互利双赢。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实缴税金22.4亿元,增长42.9%;民营企业出口交货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0%;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以“两减免,三补贴”为重点的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946万亩,比上年下降10.6%,总产量达324.0万吨,比上年下降5.0%;棉花播种面积271万亩,增长29.7%,总产量18.2万亩,增长37.8%,是历史第一高产年;油料播种面积83万亩,下降7.0%,总产量12.9万吨,下降6.7%;蔬菜播种面积86.7万亩,增长0.6%,总产量269.3万吨,增长7.3%。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52.5万吨和13.1万吨,分别增长4.3%、2.8%和21.4%。水产品产量0.5万吨,下降10.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08.9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2.0亿元,下降17.8%;牧业产值82.6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0.4亿元,下降14.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4.5%。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1.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7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6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村用电量20亿千瓦,增长2.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万公顷,年末实有林面积20.6万公顷,增长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2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54.3亿元,增长16.0%;重工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长29.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4.7亿元,增长18.8%;集体企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增长25.6%和28.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2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实现利税总额6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4.5%。亏损企业57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1049万元,比上年减少3207万元。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1007.9万吨,增加20.0%;发电量104.0亿千瓦小时,增长11.0%;钢产量393.5万吨,增长33.9%;成品钢才351.3万吨,增长61.7%;生铁392.1万吨,增长30.7%;化肥6.5万吨,增长9.5%;水泥521万吨,下降0.6%;平板玻璃1497.4万重量箱,增长23.7%;机制纸及纸板31.9万吨,增长0.5%;纱5.1万吨,增长7.1%,方便面36.1万吨,下降0.6%。 建筑业稳步发展。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590万平方米,增长16.4%,房屋竣工面积294万平方米,增长6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城镇投资138.3亿元,增长38.0%;农村投资139.7亿元,增长17.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6.8亿元,增长4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6亿元,增长33.8%。教育、交通运输、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速在50-100%。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91.1亿元,增长36.6%。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镇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7亿元,比上年增长70.0%。高速公路、电力等建设均迈出较大步伐,邢威高速、邢临高速、内邱建滔焦化、集中供热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0.4亿元,增长15.5%。其中:城镇零售额59.1亿元,增长13.5%;农村零售额121.3亿元,增长16.3%;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9亿元,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18.4亿元,增长16.2%。 市场建设稳步发展。优化整合市场资源,进一步改善交易环境,超亿元市场成交额快速增长。年末我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8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46个,生产资料市场40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拥有超亿元市场12个,成交额达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成交额最大的交易市场是清河绒毛市场,成交额达25.6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高效果。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31家,注册资本2.3亿美元。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关键设备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大,全年进出口总额562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进口总额13249万美元,增长140.9%;出口总值42975万美元,增长42.5%,为历年以来最快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