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57.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国税收入34.46亿元,地税收入23.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9.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贷款力度加大。2000年底,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714.77亿元,比年初增加76.99亿元。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为454.43亿元,比年初增加43.83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79.13亿元,现金支出1610.6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1.54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各类保险机构共承保各种保险金额772.75亿元,比上年下降13.1%;保费收入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赔给付金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0年,我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年内长宁西道、建设南路等7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新增4条、延长1条公交线路。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2万平方米,扩供煤气用户13000户。日处理15万吨的东郊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调试运行。 同时,大力实施“形象工程”,对生活小区,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进行综合整治,对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改造,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市市区共植树126.6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300公顷。进一步完善了南湖公园和大城山野生动物园。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日见成效,城乡环境形象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6.4%,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4.9%,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7.2%。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继续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8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6项,国内先进1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349件。技术市场交易额1.61亿元。在科研成果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综合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综合智能自动化系统,高效CSA膨胀剂。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424所,在校生133.21万人,其中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9.8%,各类学校专职教师7.02万人。唐山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招生。全市高校招生比上年增长70.4%。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毛入学率达到59.0%。幼儿园在园儿童11.89万人,儿童入学率为99.5%。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提高了唐山传统艺术在全国的知名度。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影剧院和开放礼堂4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6个,图书馆14个,总藏书130.53万册,年借阅人数105.4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拥有电视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6.48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医院485所,医院床位达2.0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4万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7770人,个体行医101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体育运动场地3751个,其中体育场馆12个。92.0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团体冠军4次,获个人单项金牌59枚。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43所,入敬老院人数达6582人。因自然灾害得到国家救济人员19万人。全市有盲聋哑学校15所,年末就读学生1379人。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城市居民200户抽样调查,200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6802元,比上年增长8.0%。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809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食品支出2067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112台,电冰箱98台,冰柜35台,洗衣机90台,摩托车19辆,空调器32台,家用电脑15台。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实际开工面积1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9.5万平方米。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05平方米,使用面积15.03平方米。 据对农村1250户抽样调查,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11元,比上年增长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7元,比上年增长10.7%。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83台,电冰箱50台,洗衣机85台,摩托车43辆。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镇就业人数达到116.98万人,其中职工人数94.73万人,职工工资总额达68.01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7122元,比上年增长4.0%。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38.10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储蓄余额7245元,比上年末增加277元。 十一、人口 我市继续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着力降低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年末全市总人口699.79万人,其中市区168.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5.70万人和3.80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9.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5万人;非农业人口190.71万人,比上年增加1.55万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率7.21‰,自然增长率3.84‰,分别比上年提高1.83个、1.20个和0.63个千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