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50.75万辆,比上年增长11.4%,私人汽车保有量40.24万辆,增长13.0%,其中私人轿车32.71万辆,增长30.0%。 邮电通信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0亿元,下降18.4%;电信业务收入45.95亿元,增长6.3%。年末全市邮政局(所)168处,其中农村邮政局(所)100处。年末电话机交换总容量达到1133万门,增长1.4倍;固定电话用户196.6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7.0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9.53万户,分别减少15.27万户和2.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2.88万户,新增59.8万户;互联网用户54.14万户,新增10.0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72部/百人。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4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66亿元,增长23.0%。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职能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60亿元,增长30.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3.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6.1%,教育支出增长29.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8%。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资金5.00亿元,安排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88亿元。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396.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国税收入(按省考核口径)完成271.62亿元,增长20.0%,其中增值税完成219.72亿元,增长19.4%;地税收入125.09亿元,增长29.7%,其中营业税43.04亿元,增长32.1%。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19.35亿元,比年初增加655.1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96.85亿元,比年初增加650.44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819.78亿元,比年初增加442.6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25030元(按年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31.2%。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57.29亿元,比年初增加318.32亿元。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54.09亿元,比年初增加324.33亿元。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718.92亿元,支出5876.69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57.77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9.20亿元。 保险业加快发展。营业性保险公司达到32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全年保费收入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7亿元,增长20.5%;人身险保费收入56.81亿元,增长55.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6.57亿元,增长34.7%,其中财险赔给付10.70亿元,增长37.7%;人身险业务赔给付15.87亿元,增长32.7%。 九、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成效显著。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历史性高潮。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建成区拆违、拆迁面积830万平方米,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加速推进,新开工安置住房155万平方米,凤凰城一批标志性建筑已开工建设。新建和翻修改造城市道路27条(段),新铺装道路面积达62.26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3.26平方米。建设路、北新道等12条道路综合改造完工。年内完成旧小区集中供热改造2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350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重点实施了天然气进市工程,27.7万户市区居民用上了洁净实惠的天然气,对18个老旧小区燃气设施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18.01万吨,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年底运营公交线路92条,年内新增22条。 村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县(市)城及村镇建设投资64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县(市)城建设投资28.7亿元,村镇建设投资3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0.9%。钱营镇压煤搬迁、黑沿子镇蓝海新村住宅小区和沙河驿镇镇区道路改造等项目进展迅速;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的村庄“三化”整治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新创建文明生态村454个,累计达到总村数的61%。 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南湖生态城拓展湖面8平方公里;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075公顷,比上年增长1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437公顷,增长4.2%,绿化覆盖率达到44.31%。全年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630个,投入治理资金50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7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8.1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50%。污水日处理能力73.9万吨,污水处理率9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6.5%和1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28天,比上年多20天。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个,比上年增加1个;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4个,与上年持平;农业产业研发中心20个,比上年增加4个;民营特色科技研发机构26个,比上年增加12个。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16项,其中: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35项,获奖项目总数名列全省第1位,评选市级科技奖励81项;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30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29件,专利授权量709件,分别增长45.8%和7.9%。组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1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实施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课题500项,转化实施重大专利技术150项。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238所,在校生117.87万人,教职工9.1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49万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9所,新招生2.96万人,增长0.8%;在校学生9.10万人,增长5.6%,其中,在校研究生1585人,增长13.3%。河北理工大学北校区、华北煤炭医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拥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0所,在校生10.6万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7所,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达91个。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7.2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小学在校生43.57万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8%。改造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10.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610万元;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资金1.26亿元,告别了煤炉取暖的历史。全年新装备计算机5100台,多媒体设备900套,校园网40个。中学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小学分别达到95%和8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实施了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教科书费。从2008年秋季开始对全市10.6万名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基本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