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9-12-31 唐山市统计局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年末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影剧院7个,电影放映队225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图书馆13个,总藏书15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0.43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0.32%;数字电视节目130套,数字电视用户24.39万户,比上年增长2.0倍。全年公开出版报纸、期刊19种。大型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2008首届唐山书市,来自国内的27家知名出版社单位和58家本市大型书店共同展出优秀出版物3万余种。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第六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和“评剧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百台大戏唱新春”演出活动和社区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800个,其中医院115所,卫生院17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院(站)17个,其他卫生机构1472个;卫生机构床位2.8万张,其中医院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其中医生1.4万人,全市每万人拥有医生19.3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3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服务站100个,覆盖人口146万人,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748个,实现村卫生室“一村一室”目标。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进步。全年获全国冠军5个,获河北省冠军93个。向省级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35人,其中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2人,一级运动员标准13人。全年通过二级运动员552人。新评定二级裁判310名,一级裁判23名。奥运圣火成功传递,来自3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名火炬手和54名护跑手参加了传递活动。承办了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全国乒乓球甲D锦标赛;获全国最佳赛区。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河北省第一届体育大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奖牌总数第三的好成绩。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健身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标准体育场地3470个,体育馆13个,新建20个社区体育健身苑和1000个农民体育工程。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趋于多元化。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2元,比上年增长15.1%;在人均总收入中,经营性净收入增长4.8倍,财产性收入增长1.1倍,转移性收入增长26.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625元,比上年增长13.7%。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026元,增长9.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辆,家用电脑61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3.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58元,增长1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15台,电冰箱87台,彩色电视机116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8.4%、2.9%和1.2%。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唐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7.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3万人, 比上年增加1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4万人,参保率达93%,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参保人数和保障水平居全省首位,并处于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3.6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2.07万人,比上年增加8.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8.7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67.83万人,参合率达到94.3%。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68.78万人,比上年增加3.81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5.8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10.8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市区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2个,提供床位1.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3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4亿元;直接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2.14亿元,其中,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款物1.91亿元。

十三、人口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总人口729.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5万人,其中市区305.53万人,增加1.93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85.02万人,比上年减少3.41万人;非农业人口244.39万人,比上年增加8.16万人;男性人口370.26万人,女性人口359.1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09:100。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7‰,比上年下降0.15个千分点;死亡率6.31‰,比上年提高1.5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06‰,比上年下降1.68个千分点。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快报数据。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