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邮电通信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2亿元,增长6.4%;电信业务收入37.80亿元,增长16.7%。邮政服务居民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邮政局(所)171处,其中:提供全功能服务的152处。农村邮政局(所)108处。全市邮政储蓄网点129处,邮路总长度3559公里,比上年增长5.1%。电信事业快速发展。年末电话机交换总容量达到434万门,增长42.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2.09万户,比上年新增2.5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2.3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9.7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94万户和0.6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2部/百人。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4.30万户,年末达到323.1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2.29万户,比上年增加17.73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部财政收入2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38亿元,增长20.3%。基金收入32.54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1.54亿元,增长18.6%。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支出向强化保障职能、突出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向倾斜。全年农业支出增长25.3%,教育支出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3%,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12.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29.3%和21.4%。 税收收入平稳增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2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国税收入184.25亿元,增长18.6%,其中增值税完成152.05亿元,增长14.9%;地税收入73.23亿元,增长14.7%,其中营业税22.68亿元,增长30.0%。 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04.6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9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7.68亿元,比年初增加308.44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186.8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5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6505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9.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8.8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8.45亿元,比年初增加203.51亿元。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820.96亿元,支出5954.88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133.9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现金17.29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达到21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年保费收入4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7亿元,增长21.4%;人寿险保费收入28.97亿元,增长12.9%。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0.83亿元,增长20.2%。其中财险赔款6.10亿元,增长18.4%;人寿险业务赔给付4.73亿元,增长22.6%。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新建和翻修改造城市道路65条(段),新铺装道路面积达27.7万平方米。城市供热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新增供热面积9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4.6%,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煤气输送能力明显增强。扩供管道煤气用户4000户,新增供气管道长度118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4%。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18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全年供水总量达到2.1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亿立方米。城市公共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年底运营公交线路60条,年内新增8条,延伸客运线路29条;新购进公交车328部,其中44部空调车。年底出租汽车共有4605辆,新增301辆。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县(市)城及村镇建设投资62亿元,其中村镇建设投资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8%。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建立文明生态村2528个,其中新创建600个。 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134个,投入治理资金4.16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4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1.4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64%,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8.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25%,均比上年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1天。 十、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个,比上年增加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个,比上年增加11个;农业产业研发中心10个,比上年增加3个;民营特色科技研发机构10个,比上年增加3个。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1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5项,获奖等级和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位,评选市级科技奖励74项;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科技成果12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的23项。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组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6项,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实施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课题531项,转化实施重大专利技术15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市级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7%。我市被确定为“河北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 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19所,在校生122.41万人,教职工9.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44万人。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普通高等学校新招生2.94万人,增长14.0%;在校学生8.08万人,增长2.9%;在校研究生1031人,增长4.0%。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6所,在校生9.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70人。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21万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6.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巩固率达到98%,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在校生43.4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实现了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基本普及,入园率、入学率分别达到91.8%和98.0%。迁安、遵化、迁西、丰南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教育投入42.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完成13.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0.83亿元;全年新建多媒体教室3060个,1843所中小学实现了宽带上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6%。河北理工大学新校区、华北煤炭医学院新校区、唐山师范学院北校区和唐山学院北校区建设全面启动。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影剧院7个,文化馆和群艺馆15个,图书馆13个,总藏书150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7.52万户,比上年增加10.58万户。数字电视快速发展,数字电视节目94套,数字电视用户19936户,比上年增长84.9%。全年公开出版报纸、期刊19种。文艺创作和文化宣传活动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涌现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精品,舞蹈《俏夕阳》荣获2006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一等奖,评剧《红星谣》、《徐流口》、《贾母》、《曹妃甸传奇》参加第五届评剧艺术节并获得奖项。成功举办了唐山抗震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第五届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和唐山社区文化艺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