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统计局 2004年2月3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投资与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国企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整体经济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石家庄市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5年来最高增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全市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较上年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GDP的比重为13.1%。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68.8亿元,增长15.5 %,占GDP的比重为48.6%。第三产业上半年受“非典”影响较大,但下半年恢复很快,全年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11.7%,占GDP的比重为38.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0.5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市区211.1万人,增长3.0%;非农业人口331.3万人,增长24.2%,其中市区208.5万人,增长5.8%。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50‰,自然增长率5.53‰。 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从业人员88.9万人,其中在岗职工87.3万人,比上年增长1.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242元,比上年增长9.6%。 年末市区单位从业人员为56.6万人,其中在岗职工为55.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310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市把再就业和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劳动保障的中心工作,全年有42861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9%。社会保障工作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61.4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9.5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发放率为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6.7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4.4万人, 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年末全市共5443个单位、56.6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62%,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全市有76506人接受城镇最低保障救助,保障率100%。 2003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出台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到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9.9万户,从业人员92.5万人,分别增长3.9%和3.4%;私营企业发展到1.79万户,从业人员39万人,分别增长23.4%和12.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GDP的比重达到35.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18.6%。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0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61.4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173.4亿元,增长5.9%。粮食生产主要由于播种面积调减,总产量出现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39.8万吨,下降3.7 %。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粮食面积调减22.9万亩,蔬菜面积增加6.5万亩。生猪、奶牛、肉类和特种养殖快速增长,特别是奶业增势强劲,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2 %,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全年造林面积32619公顷。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单 位 2003年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439.8 -3.7 油料 万吨 27.3 1.8 棉花 万吨 1.6 15.1 蔬菜 万吨 1190.0 8.2 水果 万吨 210.1 11.0 肉类总产量 万吨 97.7 4.5 其中: 猪肉 万吨 59.8 5.0 牛肉 万吨 18.3 2.9 羊肉 万吨 2.9 2.2 禽肉 万吨 14.7 5.4 禽蛋 万吨 91.6 5.7 牛奶 万吨 49.9 27.6 水产品 万吨 2.7 5.5 年末生猪存栏 万头 499.7 2.9 当年出栏肉猪 万头 811.4 5.0 农业机械进一步普及。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764.5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2.0 %;农用运输车40.5万辆,增长5.8%;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增长2.2%;农用排灌机械49.3万台,与上年持平。当年机耕面积48.4万公顷, 增长2.2%;当年机械收获面积31.8万公顷, 减少5.9%。农村用电量43.1亿千瓦时,增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