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9-12-31 石家庄市统计局

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成效显著。全市新批三资企业项目62个,比上年增长6.9%。合同外资金额1.98亿美元,增长4.4倍。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增长35.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2亿美元,增长32.2%。全市引进市外资金58.09亿元,增长76.3%;引进省外资金41.70亿元,增长63.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外派劳务合同金额22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0%;外派劳务人员1257人次,增长34.0%。

国际和国内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共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62万美元,增长8.0%。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68万人次,增长11.0%。国内旅游直接收入12.8亿元,增长17.0%;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增长11.0%。

七、财政、金融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强增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3亿元,增长17.5%。在一般预算收入的各项税收中,增值税完成7.80亿元,增长14.2%;营业税完成9.95亿元,增长16.5%;企业所得税完成8.41亿元,增长73.4%;个人所得税完成5.06亿元,增长53.1%。全市财政支出59.42亿元,增长18.2%,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分别完成5.5亿元和2.7亿元,增长20.4%和3.5%。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70.74亿元,比年初增加141.14亿元,增长1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3.24亿元,比年初增加71.97亿元,增长9.6%。其中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6.6%。金融部门逐步扩大贷款,年末贷款余额134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66亿元,增长17.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经济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据2001年完成的科技活动普查(R&D清查)资料显示,全市有科技活动的单位共381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550人,其中科研院所7035人,高等院校3894人,企业14420人,其他单位3201人;投入科技开发经费19.5亿元,其中科研院所7.9亿元,高等院校1.1亿元,企业9.8亿元,其他单位0.7亿元。有R&D(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单位210家,R&D活动人员9857人,R&D经费投入为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1%,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基础研究支出0.63亿元、应用研究支出1.24亿元,试验发展支出7.23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和经费投入分别为8410人和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和30.6%。科研人员和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为“科教兴市”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与开发成效显著。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15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12项,属于国内领先水平69项,国内先进水平34项。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3项,自然科学奖2项,市科学技术特别奖3项,科技进步奖69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76.6%。全年申请专利1018项,授权560项。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实现6.7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51家。

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33.9%;技工贸总收入145亿元,增长34.3%;出口创汇10001万美元,增长2.7倍;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37.8%;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1.2倍。

教育战线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全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4.39万人,年末在校生10.81万人,毕业生1.49万人。在学研究生1762人。中等专业学校51所,在校生5.54万人,毕业生1.54万人。成人高等院校当年招生1.34万人,在校生3.07万人。全市普通中学704所,在校生78.4万人。职业高中72所,在校生7.31万人。小学4072所,在校生105.8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艺术表演场所23个。文化馆、群艺馆25个,举办文艺活动998次,举办展览175个。公共图书馆21个,藏书量280万册。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62个,其中医院9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卫生机构24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6万张。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其中医生1.4万人。体育技能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展开。全年我市选手在省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113枚,银牌156枚,铜牌 121枚。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316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3.5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畅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559.4公里,道路面积724.9万平方米,桥梁159座,排水管道长度732公里。我市目前有水厂8座,日产水能力85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054公里,全年供水量20469万立方米。城市公用事业继续发展。煤气管道长度285公里,供热管道总长度227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200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82条,营运车辆1585辆,营运线路长度1144公里,年客运总量17889.2万人次。

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重点烟尘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始起步,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58.7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3个,烟尘控制区16个,烟尘控制面积572.3平方公里,噪音控制覆盖面积520.6平方公里。全市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民办保洁队伍人数1145人,全年清扫面积达1731.41万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83.52万吨。绿化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城市公园27个,增加1个,公园面积284.65公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3702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42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69平方米。

十一、人民生活

2001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5.07元,比上年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5578.90元,实际增长6.2%,其中医疗保健、居住、交通通讯等消费支出增幅均在10%以上。截止2001年年末,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22.0台,电冰箱93.3台,洗衣机95.5台,空调器76.0台,照相机51.0架,移动电话40.0部,电脑18.5台。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49元,增长3%。农村居民百户耐用品拥有量略有增加,百户拥有彩电83.6台,洗衣机79.7台,电风扇182.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