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我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截止2001年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1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平方米,92.0%的家庭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9.74平方米,增加0.64平方米。 注: ⒈本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⒉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 ⒊因区划调整,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由原来19个县(市)、区调整为18个。调整后,200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58元调整为3058元。 主要指标的解释 ⒈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三种形态表现为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⑴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⑵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⑶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⒉增加值: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⒊三次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分为七部分,即:(1)基本建设投资,(2)更新改造投资,(3)其它投资(没有列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计划的投资),(4)房地产开发投资,(5)城镇集体投资,(6)农村非农户(即农民集体)投资,(7)个人投资(包括城镇私营、个体、个人投资、农村个人投资)。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这个指标反映全社会消费品的零售规模,是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程度,以及货币流通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 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民全年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生产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实际收入。它可用于生产、非生产投资,改善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以及用在分配的支出和结余的收入,用于衡量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农民全年总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部分。农民纯收入计算公式为: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 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帐补贴后的收入。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要求,在市区范围内随机抽选出400户调查样本,以常年记帐方式取得原始调查数据,经过科学汇总计算得出的结果。 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食品、衣着、日用品、居住、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服务项目等252个基本分类。其原始价格资料是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定时、定点、定人采集,再按科学的汇总方法,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⒐海关进出口统计:是指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的货物进行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进出口商品贸易统计过去一直由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分别承担。一九九八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统计及数字对外公布均由海关承担。根据国际贸易统计原则,凡能引起一国关境内物质资源存量增加或减少的进出口货物,除制度另有规定外,均列入海关统计。 ⒑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在岗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报告期全部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⒒R&D清查:指对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普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⒓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额:指统计年度内各执行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