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统计局 2006年2月24日 2005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和“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支撑,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及“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324.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3338.5亿元,增长13.4%。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4.0%,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其它服务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1360.8亿元,增长14.7%,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人均生产总值14814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涨幅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呈现“三升五降”。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2.4%、5.0%和5.5%,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下降0.1%、1.2%、1.6%、0.8%和1.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0%,涨幅分别回落7.2和11.4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5%。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56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75.3 万人,增加27.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比上年末减少0.0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和协调性增强。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8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实缴税金462.9亿元,增长39.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4.7%。深入推进“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线领跑、两翼齐飞的局面。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转变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360.4万亩,比上年增长3.9%;总产量2598.6万吨,是6年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4.8%。棉花播种面积860.2万亩,比上年减少143.5万亩;总产量57.7万吨,下降13.3%;油料播种面积838.5万亩,减少36.9万亩;总产量152.7万吨,下降1.0%。蔬菜播种面积1657.5万亩,增长2.1%;总产量6467.6万吨,增长4.5%。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77.6万吨、459.0万吨和340.3万吨,分别增长7.0%、6.0%和27.7%。林业生产平稳发展。渔业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98.9万吨,增长6.6%。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88.8%。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9.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54.8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5.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5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48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农村用电量337.1亿千瓦,增长2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9.0亿元,增长22.9%。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为98.1%。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1.5亿元,增长15.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65.8亿元,增长2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62.1亿元,增长19.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84.9亿元,增长44.7%。多数行业盈利水平提高。在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利润增长。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增强。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七个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8.4%,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86.0%。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主要能源、原材料及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焦炭增长40.1%,铁矿石原矿量增长32.3%,生铁增长24.6%,钢增长25.3%,成品钢材增长29.5%,汽车产量增速为36.4%,变压器增长19.2%,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增长18.1%。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12662.1万平方米,增长13.0%;房屋竣工面积4814.7万平方米,下降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城镇投资3361.6亿元,增长37.8%;农村投资831.9亿元,增长7.1%。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一、二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0.1亿元,增长34.0%,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90.8亿元,增长50.5%,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和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1611.2亿元和1175.1亿元,分别增长51.5%和42.4%。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为26.7%。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环境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增速均在40%以上。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2328.5亿元,增长42.8%;利用外资76.3亿元,增长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