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在美国、日本、欧洲、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在香港设立联络机构。

五、贸易促进

贸易促进工作再上新水平。2006年,天津开发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服务,不断促进贸易体系建设,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营造良好的大通关环境。不断完善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了对内、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力拓展公平贸易,努力培育完善的区域市场环境。

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天津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值317.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05.52亿美元,增长25.2%。进口总值完成146.20亿美元,增长27.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37.99亿美元,增长27.3%。出口总值完成171.45亿美元,增长22.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67.53亿美元,增长23.5%。加工贸易全年实现出口159.85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实现11.55亿美元。全区工业产品外销率44.6%。

重点企业对全区出口带动作用强。2006年,全区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有604家,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93家,比上年增加23家,出口总额164.67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96.1%;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1家,比上年增加5家,共实现出口额144.58亿美元,占全区的84.3%。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与天津开发区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73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167个,比上年增加13个。美国继续保持我区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地位,全年对美国出口实现48.17亿美元,增长2.7%,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8.1%。全年对欧盟出口实现4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3.3%。对东盟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出口27.62亿美元,增长92.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6.1%。其他主要出口目的地中,香港占7.7%,韩国占6.4%,日本占6.3%。

重点出口产品保持快速增长。移动电话、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锂离子电池、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等主要产品出口金额均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全年出口137.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0.4%。机电产品出口16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4.1%。

对外经贸合作积极推进。天津开发区广泛与国内外协会、商会、贸易组织、贸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交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截至2006年,天津开发区已与韩国首尔通商振兴院、澳中协会、香港贸发局、美国商会天津分会、韩国商会天津分会、澳洲商会、荷兰商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天津开发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项目完成投资158.30亿元,增长46.6%。全区开工房屋面积25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96万平方米。2006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17.11亿元。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175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23万平方米。

工业项目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2006年,在一汽丰田第三工厂、三星通信产能扩建、锦湖轮胎、乐金渤海化学、维斯塔斯、勤威工业、卡博特化工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天津开发区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67.28亿元,增长33.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76.0%,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有137个,比上年增加23个,超过亿元的项目33个,比上年增加11个。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继续完善。2006年,天津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4.21亿元。历年累计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57.21亿元。岳龙水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建设完成五号热源厂二期及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完成东区新城区道路建设,现代导轨电车项目试通车,完成镇海桥、京山线桥、洞庭路改造工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区域交通环境不断完善。

西区建设快速推进。天津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热源厂和海燕、国翔两个职工公寓建成投运,正式开通了西区至东区和市中心的公交线路,西区配套服务和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

城市承载功能继续完善。2006年,天津开发区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建成第二中小学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泰达时尚广场、泰达综合医院、司法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06年,天津开发区自来水售水量4408.19万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售水量126.49万立方米;售电量23.86亿千瓦时;天然气售气量8244.80万立方米;销售热力250.67万吨。新增道路32.34公里,新增道路面积50.12万平方米,新增给水管网25.74公里,新增排水管网64.13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90吨/小时。2006年末,全区累计形成道路长度359.36公里,道路面积753.6万平方米,给水管网435.84公里,排水管网961.38公里,供水能力33万吨/日,供热能力1446.3吨/小时,供电能力891兆伏安,供燃气200.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雨水总排放能力133.74立方米/秒,污水总排放能力为16.65立方米/秒。累计开发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32平方公里,生活区10平方公里。

七、科技和信息化

2006年,天津开发区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天津市科技会议精神,坚持科技兴区战略,围绕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推动了全区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2006年,天津开发区修订了科技促进政策,新增了系列鼓励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措施,成立了滨海天使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了贷款担保特别风险专项资金,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融资平台。全年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2.11亿元,为创新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历年累计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达到17.26亿元。专利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全年专利申请量500件,其中发明专利195件。截至2006年,全区企业共拥有专利1770件,其中发明专利629件,内资企业拥有专利1290件。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006年,天津开发区努力推进各类孵化场地的建设和发展,纳米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纳米技术工程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奠基启动,加强了天大科技园的管理,泰达风险投资公司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基地建成,唐人孵化器开始接纳科技创业项目入驻,区域孵化培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新建了4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6个博士后创新试验基地。截至2006年,开发区共有2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技术中心和40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4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9个科技创业孵化基地,6家风险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