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4)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科技研发转化取得丰富成果。2006年,天津开发区建成了中科百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清源电动车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天津市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得到200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当年认定各类高新技术企业77家,软件企业7家,截至2006年,开发区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206家,软件企业43家。2006年,全区有78个项目列入国家和天津市科技计划,共得到国家经费支持7400万元,开发区为65个国家和天津市重点科技项目提供配套资金2507.3万元。全年技术交易总额1.20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6份,科技成果鉴定登记9项。

信息化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06年,天津开发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 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始向全国推广,电子政务迅速发展,政府政务网站和各专业网站在招商引资、政务公开、区域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天津开发区政府门户网、企业在线、投资网、人才热线等政府服务网站全年累计访问量达1515万人次,国际手机采购网、贸促网等电子商务网站全年点击量524万人次;呼叫中心全年共接听电话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成为各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和居民的重要联系渠道。信息基础设施形成新的区位竞争优势,众多知名企业将核心服务器托管在开发区。2006年末,天津开发区光纤长度3.63万芯•公里,比上年增加19.0%,通信管道3585孔•公里,比上年增加3.6%,城域互联网出口带宽41G,城域网主干速率达43G,宽带用户数达到2.28万户。

八、社会事业

初步形成综合教育体系。2006年,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第二中小学建成并开始招生,社区学院筹备成立。2006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大学5所,民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2.68万人,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外籍学生818人;教师1645人,其中外籍教师104人;幼儿园7所,入学儿童1252人。2006年,开发区居民及流动人口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8.3%。

区域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天津开发区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对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包括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在内的区域卫生综合服务体系。2006年末,全区共有国办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会办医机构14个、企业保健站45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00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87人,病床750张。全年诊疗32.57万人次。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日渐丰富。2006年,泰达有线电视平均每日播出自办节目28小时,其中自制节目1小时40分钟,有线电视用户2.5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91万户。北方经济时报全年出版报纸147期,1604版。2006年末,泰达图书馆馆藏图书52万册,其中电子出版物25万册,全年累计接待读者103万人次,借阅图书19.62万册次。2006年,泰达档案馆档案借阅利用0.13万人次,保存档案资料35万册。开展了“魅力泰达”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区域文化氛围,区域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全民健身场所17个。老龄事业、民族和宗教、退伍军人安置等工作顺利推进。

社区功能不断完善。2006年,天津开发区完成了全区居民基本情况调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深化了“六进社区”工作,社区服务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2006年末,全区共成立了15个社区,7个社区居委会,建立13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45支社区志愿团体,全年组织志愿活动1200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6.03万小时。

九、人口及劳动

2006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常住人口11.63万人,增长10.8%。户籍人口3.21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增长21.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2.3‰,人口死亡率为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

2006年末,全区共有从业人员31.57万人,增长9.5%。其中东区从业人员17.65万人,增长1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22.17万人,增长10.1%。全年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2.65亿元,增长22.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8.22亿元,增长20.7%。全区从业人员人均月劳动报酬2616元,增长11.7%。

人力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06年,天津开发区全年引进高级人才41名,其中院士4名。2006年末,全区累计引进高级人才421名,院士20名,现有在站博士后61名。全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口8.26万人。全区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个,其中民营机构4个。2006年,天津开发区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3场,共吸引8100多家企业、13万人次参加。2006年,天津开发区新增就业岗位1.74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443名,其中“4050”人员561名。全年培训技工5358人,其中中级工以上1120人。2006年末,全区共有青年职业见习基地22个。

劳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天津开发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开始启动并顺利推进,当年有18家企业举行了工资集体协商,涉及职工9399人。2006年,全区劳动争议仲裁立案702件,时效内结案率98%。全区劳动争议涉及职工1014人,涉及企业552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全年受理工伤认定1150人,完成工伤认定1066人。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06年,天津开发区新增投保单位646家,全区累计投保单位数达到3470家,全年养老保险征缴20.58万人,失业保险征缴20.02万人,医疗保险征缴20.58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及子女医疗五个险种社会保险征缴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为11.56亿元,医疗保险缴费额为4.37亿元。全年发放医疗保险1.50亿元,发放养老保险0.73亿元,共向339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养老金。

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区域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06年,天津开发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为246天,达标率为70.3%,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2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006年,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为98.8%,区域水质保持平稳。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95.7%,烟气在线监测率达100 %。清洁能源使用率为54.8%。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工作由规划准备进入到全面建设阶段。依托泰达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组建了泰达第二期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活动,开展了各种环境培训、交流活动,初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组织共同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万吨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一期建成出水,新水源一厂扩建工程完工,西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化工区污水处理厂正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区内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顺利,2006年末,全区累计有59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