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在美国、日本、欧洲、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 五、贸易促进 继续营造大通关环境,坚持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促进对内、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以建立 “服务企业恳谈会”、“服务企业接待日”为契机,把为企业服务制度化、例行化,从制度上推动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改善。积极推动出口工作,建立“出口发展基金”,简化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程序,大力推动加工贸易海关电子化联网,联网业务总量占全区的90%以上。 进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1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04.91亿美元,增长53.2%。进口总值完成100.02亿美元,增长44.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95.36亿美元,增长43.2%。出口总值完成111.75亿美元,增长62.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09.55亿美元,增长63.0%。加工贸易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实现10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0,仍然是主要出口形式;一般贸易出口实现10.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全区工业产品外销率50.7%。 核心企业对出口拉动作用大,增长点增多。2004年全区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有481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5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出口总额105.57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94.5%。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13家,比上年增加4家,共实现出口额92.81亿美元,占全区的83.1%。 与主要贸易对象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全年与天津开发区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52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148个。对美国出口快速增长,继续保持我区第一大出口目的国的地位,全年实现出口37.91亿美元,增长48.3%,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3.9%。对欧盟、东盟出口高速增长,分别实现出口23.44亿美元和16.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2%和1.31倍,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1.0%和14.9%。在其他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日本占9.0%,香港占6.1%,韩国占5.4%。 主要出口产品增长迅速。移动电话、基站、数码相机、高频调谐器、摄像机等主要产品出口金额均实现1倍以上的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强劲增长,全年出口90.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0.6%,比上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04.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3.7%,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贸易促进活动积极推进。天津开发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泰达时空”天津开发区20周年主题成就展览会、日本京都府携带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拓展了市场,展示了形象,扩大了影响,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04年,天津开发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健康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完成95.86亿元,增长82.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61.1%;外商及港澳台项目完成投资90.01亿元,增长91.4%;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71亿元,下降40.0%。全年开工房屋面积168.8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5.77万平方米。2004年末,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16.7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02.34亿元。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1225.5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16.15万平方米。 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有117个,超过亿元的项目21个。中芯国际芯片扩能、丰田汽车二期、摩托罗拉汽车电子、三星集团、飞思卡尔、罗姆华科、英保达、英泰汽车、东海炭素、赛威传动等为代表的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增强了天津开发区主导产业优势地位,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继续完善。2004年,津滨轻轨正式投入运营,新港桥改造、中小企业园周边道路等项目相继竣工,海滨大道项目进展顺利,天津开发区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燃气管网配套等工程已完工,五号热源厂二期、2#110KV电站、天然气储配站等能源类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能源保障能力继续得到提高。 西区建设蓬勃开展。第九大街跨京山铁路西延线、中心庄路跨京津塘高速公路立交桥、中心庄路跨津滨高速公路立交桥、北大街跨唐津高速公路立交桥和西区起步区内主次干道等一批路桥工程相继竣工,天津开发区西区交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能源配套能力初步建立,征地拆迁文明有序展开。西区土地开发具备了招商和项目摆放能力,已有多家企业开工建设。 城市公建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2004年,泰达足球场、泰达国际会议中心、科技大学泰达校区一期、职业技术学院新院区一期等公建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泰达时尚广场等项目正抓紧实施,新城区形象建设成就斐然。 城市公用事业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天津开发区自来水售水量2984.0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9%,再生水售水量105.7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4.1%;售电量122909.6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0%;天然气售气量2980.8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4%。 2004年,天津开发区新增道路面积92.62万平方米,给水管网89.34公里,排水管网103.51公里,供热58.8吨/小时。2004年末,全区累计形成道路面积667.71万平方米,给水管网337.69公里,排水管网852.64公里,供水能力25.5万吨/日,供热能力873.4吨/小时,供电能力424兆伏安,供燃气120.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雨水总排放能力120.24立方米/秒,污水总排放能力为13.94立方米/秒。累计开发土地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29.2平方公里,生活区9.8平方公里。 七、科技和信息化 2004年,天津开发区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坚持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兼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科技事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有力推动了科技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技促进工作取得重大进步。2004年,天津开发区继续深化“双高”政策体系,完成了《国家及天津市重点科技项目开发区匹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开发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小组,出台了《天津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纲要》。全年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1.84亿元。引进了天津中新药业中药现代化技术工程中心、华立达企业技术中心、中新药业研究中心、天津市光电子联合科学研究中心等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了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泰企业孵化器正式启用。2004年末,开发区已有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34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4家风险投资公司,累计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10.66亿元,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