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200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优势、积极调整、加快改革、统筹发展”的要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继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全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发挥着新的重要作用。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增长态势。2004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40.37亿元,可比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85亿元,可比下降3.7%,二、三产业比例为83.1:16.9。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8万元,可比增长9.9%。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收入83.1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0%,其中税收收入73.39亿元,可比增长20.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45亿元,增长5.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96亿元,可比增长10.8%;营业税8.11亿元,增长19.0%;企业所得税9.93亿元,增长44.2%。财政支出66.68亿元,增长38.7%,其中教育卫生事业支出1.39亿元,增长15.7%。

区域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4年天津开发区出台了《改善综合投资环境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服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国际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协调各方关系,克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确保未出现“拉闸限电”。按照“有限目标、逐步逼近”原则,完成改善投资环境15件实事,有力促进了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的改善。

区域拓展工作取得新突破。2004年,天津开发区母区加大了土地清理整顿力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开发区西区起步区4.97平方公里扩区规划,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2004年,天津开发区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推进政企分开。继续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的城市经营能力、资源控制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继续提高。

对外交流成果显著。2004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制造业(手机)配套采购洽谈会、第四届移动通信产业(移动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2004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泰达生物论坛2004(“TEDA-WATSON”第三届年会)、2004国际SPM(扫描探针显微术)会议、2004中德经济论坛、大学科技园国际论坛(2004,天津-北京)等高层次大型会议,有效促进了天津开发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开发区的知名度,树立了开发区的形象。

二、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成为自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3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4%;实现工业总产值1822.14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774.99亿元,同比增长46.0%。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显著,增长点增多。全区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138家,比上年增加30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4.0%;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5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73.1%。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生产规模快速扩张。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英保达资讯(天津)有限公司、京瓷(天津)太阳能有限公司等新企业增长势头良好,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重点行业快速增长,支柱作用明显。全区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73.64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全区的经济贡献率为92.6%。其中以移动通讯、新型电子元器件、视像设备、汽车电子和微电子为主体的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1165.99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占全区总量的64.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机械行业完成产值3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占全区总量17.9%,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移动电话产量达到4880.60万部,增长58.1%;基站351.14万信道,增长74.8%;大规模集成电路4.78亿块,增长29.0%;轿车8.40万辆,增长69.0%。液晶显示器、数码摄像机、新型电子元器件、芯片、汽车电子产品、酶制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规模大幅增长,有力促进了开发区工业产品的升级和多元化。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突出。200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93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增长迅速,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4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1799.84亿元,增长48.2%。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4%,比上年提高1.6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正负抵)169.29亿元,增长2.1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8.7,比上年提高94.9点,总资产贡献率21.2%,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9.8%,提高5.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6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1%。

小区工业取得新发展。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70.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微电子工业区实现产值315.00亿元,增长53.7%;逸仙科学工业园实现产值53.76亿元,增长8.9%;化学工业区实现产值1.25亿元,增长1.5倍。

建筑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3%,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9.4%。

三、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