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天津市“三步走”战略要求,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进取,奋勇拼搏,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扶植新的增长点,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继续增强,社会秩序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全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综 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2003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4.90亿元,可比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0.33亿元,可比增长11.5%,二、三产业比例为79.7∶20.3。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2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4%。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86.82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12.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43亿元,增长9.5%,营业税6.82亿元,增长27.2%。财政支出48.08亿元,增长11.6%,其中教育卫生事业支出1.20亿元,增长37.0%。 创新服务企业模式,优化区域投资环境。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善了为企业服务的制度化措施,建立了规范的企业联络制度,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企业运营服务等机构和国际商会、工商企业联合会等协会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年内,天津开发区大幅度降低了电价,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成立泰达中卫体系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形成天津开发区“中心工厂-卫星企业”体系,降低龙头企业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聚集。 土地拓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03年,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的报批工作开始启动,完成了《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总体方案》,将为开发区新的大发展提供充裕的土地资源。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努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国有资产重组取得新进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内,开发区所属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被多家银行授予“AAA”级信用等级资质,获得银行资金授信额度达550亿元。 积极构建与世界交流的平台。2003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2003国际制造业配套(手机)采购洽谈会”、“2003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暨泰达华生生物技术及医药国际研讨会”、第一届中国汽车、机械及电子类企业产供销恳谈会、2003中国(天津)计算机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及对策高级论坛等大型会议,提高了天津开发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为支柱行业产业链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5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4%,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8.9%。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251.4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215.8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3%。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03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8家,比上年增加20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1.8%;超10亿元的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5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69.0%。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通广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英保达资讯(天津)有限公司、罗姆华科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巴特勒(天津)有限公司、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新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将为天津开发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支柱行业支撑作用突出。2003年,全区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145.0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4.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4%,对全区经济贡献率为91.8%。机械行业增长强劲,全年机械行业完成产值212.7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9.9%,占全区总量的17.0%,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44.0%。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778.3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9.7%,占全区总量的62.2%。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19.8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5.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5%。电子信息仍是天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支柱,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快速成长,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主导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全年移动电话产量3086.75万部,增长8.6%;显示器680.09万台,增长25.8%,集成电路3703万块,增长13.5%;汽车4.97万辆,增长22.2倍。以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离子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数码电子产品不断涌现,产量增长迅速,促进了天津开发区产品结构的升级。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2003年,天津开发区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与上年持平。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4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14.39亿元,增长21.5%;实现利税总额79.94亿元,其中实现利润(正负抵)54.11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6.4,总资产贡献率11.1%,全员劳动生产率22.76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2%。 小区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54.8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2.3%。其中微电子工业区产值达到204.93亿元,可比增长94.1%;逸仙科学工业园产值49.38亿元,可比增长17.7%;化学工业区产值0.51亿元,可比增长35.0%。 三、投资促进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招商引资继续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天津开发区坚持“投资者是帝王”、“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开拓新模式。组建了投资促进中心,整合各类招商资源,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通过抢抓主导产业、龙头产业和产业配套链项目,为投资者营造更为完善的产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