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4年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0 天津市统计局

2004年,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以下简称保税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工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区货物总值、海关关税和代征税三项指标突破百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8亿元,增长32.4%。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增长40.5%,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3亿元,增长31.4%,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5.1%。第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2:88。

2004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8.6亿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6.2亿元,增长23.1%。主要税种增幅明显,全年完成增值税3.9亿元,增长45.5%;营业税3.8亿元,增长23.1%;企业所得税6.2亿元,增长7.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9亿元,增长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4亿元。

二、产业发展

国际贸易

全区贸易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势喜人。2004年,保税区贸易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可比增长27.3%,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

重点贸易企业实现了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对全区贸易业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商品销售额超2000万元贸易企业284家,比2003年增加25.7%。其中,商品销售额突破亿元以上企业98家,比2003年增加58.1%。这些重点贸易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4.7亿元,增长43.7%,利润总额与税金分别增长55%和94%,对全区贸易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6%。

200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4.4亿美元,增长50.3%。其中,进口47.3亿美元,增长51.7%;出口7.1亿美元,增长41.9%。征收海关关税及代征税113亿元。保税区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601家,较2003年新增280家。开展出口业务企业364家,开展进口业务企业437家,促进了区域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

1.从出口商品品种分析:2004年,主要出口商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部件、电池、集成电路、机械零件、服装等高速增长,对全区出口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中,电子产品出口增长最为显著。2004年,无线电话机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24倍,成为继服装后第二大出口商品,电池出口增长1倍,为第三大出口商品。同时,新增棉花、有色金属、硅铁等多种商品的出口。

2.从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2004年,保税区对133个国家与地区实现了贸易出口。从出口国家地区来看,保税区出口最多的国家及地区是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墨西哥。同时新增乌克兰、阿尔及利亚等65个出口国家和地区。

3.从出口贸易方式分析:仓储转口货物出口是保税区出口的主要方式,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强劲。2004年,在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转口货物流量继续高速增长,实现出口额3.9亿美元,占保税区出口的55.7%,同比增长46.5%。进出口经营权的试行,促进了企业自行出口的快速增长。全年一般贸易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随着区内加工企业的陆续投产运行,来料加工出口成为保税区出口的新形式。

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推动进口贸易的增长。

1.从进口商品品种分析:电信产品及电子配件等高新技术相关产品进口额快速增长,继汽车之后成为区内又一主要进口商品。2004年,保税区汽车进口额16亿美元,与2003年持平;电信产品及电子配件产品进口额15亿美元,增长1.42倍。此外,食用油、机械设备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87.3%和43.5%。上述4类商品占全区进口额的81.5%。

2.从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2004年,保税区从82个国家进口。从进口国家及地区来看,以日本进口的货物最多,进口额为12.8亿美元,从第二位德国及第三位韩国分别进口7.2亿美元和5.4亿美元。新增巴拉圭、喀麦隆、希腊等20个进口国家。

3.从进口贸易方式分析:转口货物进口增幅提高,一般贸易进口增长迅速。2004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完成进口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占保税区进口额的95%。一般贸易进口额1.9亿美元,较2003年净增1.8亿美元。

保税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内商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有所增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百货商店等商业企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10家零售商业销售额24.2亿元,比2003年增长23%。商业企业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80.3%;销售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30.8%。

现代物流

保税区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政策和功能优势,立足天津,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全力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物流体系,为货物的大进大出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空港国际物流区公共保税库投入运营,区港联动获得国务院批准,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

2004年,完成进出区货物总值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叶水福物流、丰田通商、嘉里物流、冈谷物流、世天威物流等多家跨国物流企业在保税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成为推动保税区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4年,分拨、销售的进口汽车5.2万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整车进口集散地的地位。除进口汽车外,植物油、挖掘机、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等货物流量与货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植物油、挖掘机进出区货物总值分别实现同比增长83.2%和1.4倍,保税区已逐步建成电子、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多种产品的分拨配送中心。

工业加工

加工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1.2倍。工业生产规模与增幅均达到建区以来最高水平,实现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52.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8%。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去年提高5.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6.6%。

重点产业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增长。2004年,电子及通讯设备、机械设备、食品深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迅猛,新增工业产值34.2亿元,占全区新增工业产值的69.5%,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7%、14%、20.7%和16.5%,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