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2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线,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全区经济总量达到了新的水平,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实现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发展。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功能得到加强,区域环境日臻完善,社会秩序文明安定。全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跨越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综合 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2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现自1998年来最快的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9.89亿元,可比增长3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20亿元,可比增长19.4%,二、三产业比例为78.9∶2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名列前茅。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78.20亿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33.60亿元,与上年持平。财政支出43.09亿元,增长21.2%。 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区域的软环境建设。2002年,天津开发区制定了板块式的,不分内外资、所有制,按产业梯度优惠的新的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开发区产业发展趋势;营造大通关环境,实现京津口岸跨关直通,积极推动电子化海关建设,建立公共保税仓库,改善了物流环境,提高了通关速度。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和企业运营服务等机构的功能,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成立开发区工商企业联合会,发挥国际商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保障企业利益。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保持了区域管理体制的先进性。事业单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国有企业取得新的进展。2002年,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改组工作,正式挂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向市场化积极迈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2002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2002天津·《商业周刊》国际论坛”、中国天津国际制造业配套(全球采购)洽谈会、中国开发区电子政务研讨会、泰达-华生生物技术及医药国际研讨会等大型会议,有效的促进了天津开发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天津开发区的国际知名度。 二、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继续优化,产业聚集度和配套能力得到提高。2002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9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8%,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8.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1.2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001.6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0.5%。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突出。2002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8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2.0%;超10亿元的企业12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68.5%。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进一步扩大。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大项目的达产、投产,使天津开发区工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 在2001至2002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以销售收入计)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继续位居第一。 支柱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得到提升。2002年,全区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四大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942.8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3.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新增产值占全区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95.2%。其中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707.8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5.8%,占全区总量的68.6%,形成了开发区突出的行业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依然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2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6.6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4.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8%。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日益发展壮大。 一批技术含量高、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新产品不断涌现。全年移动电话产量比上年增长了89.6%,集成电路产量增长88.2%,显示器产量增长21.5%,激光视盘机产量增长98.3%,PVC(聚氯乙烯树脂)产量增长32.3%。天津丰田的投产,使天津开发区汽车整车制造实现突破。液晶显示器、背投式投影电视机、胰岛素及各类片式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产品也在开发区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02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99.60亿元,增长19.3%。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与上年持平。全区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4.6%,成本费用利润率8.0%,按增加值计算的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1.0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7.2%。 小区工业快速增长。2002年,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8.7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70.2%。其中,微电子工业区产值113.32亿元,可比增长78.6%;逸仙科学工业园产值45.02亿元,可比增长51.1%;化学工业区已有企业投产,实现产值0.40亿元。 三、投资促进 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天津开发区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契机,继续秉承“投资者是帝王”、“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完善、整合产业链,充分营造更高层次的国际化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全区共新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109家,办理增资项目79家,项目投资总额(含增资)26.0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2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0亿美元,增长11.1%;利用内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全区共登记注册各类内资企业1056家,注册资本总额19.84亿元,其中私营公司882家,注册资本总额12.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