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4)
各类银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现金净投放继续增加。2002年末,全区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9.61亿元,当年新增58.1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95.31亿元,当年新增48.9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87亿元,当年新增11.85亿元;外币存款余额6.49亿美元,当年新增1.79亿美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7亿元,当年新增53.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0.45亿元,当年新增15.8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7.11亿元,当年新增29.90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62亿美元。全年银行机构现金收入356.91亿元,现金支出373.4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6.58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保险收入快速增加。2002年末,全区有各类保险机构6家。全年保费收入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36.4%;人身险保费收入0.44亿元,增长1.26倍。全年保险赔款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证券业务规范发展。全年全区证券交易机构实现交易额954.35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587.50亿元。2002年末,全区共有上市公司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家,上市股票5只,总股本19.32亿股,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7.63亿元、港币0.98亿元。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2002年,滨海大学园区开始启动。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开始招生。国际学校“双语高中”项目开始实施,开发区第一小学被命名为天津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泰达第三幼儿园建成启用。万博公学一期已经建成并招生,天津滨海学校主体建设也已完工。开发区培训中心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天津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类型较为完备、功能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2002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所,在校生9584人,其中外籍学生382人。教师476人,其中外籍教师52人。全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9%。 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2002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泰达医院改造开工,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建立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天津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站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2002年末,全区共拥有国办医院2所,社会办医疗机构2家,企业保健站36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6人,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20张。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繁荣。2002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泰达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发区保税区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等活动,组织了文艺晚会、书画笔会、摄影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一系列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泰达有线电视台全年制作各类专题、新闻节目479期,播出国内外节目43套,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放时间32.5小时。《泰达志》修编已进入总篡阶段。 社区建设文明有序。2002年,天津开发区成立了以外来务工者为服务对象的单身公寓社区—天海公寓社区,社区数量增加至7个。年内,天津开发区通过选举成功组建了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翠亨社区居民委员会成为天津市首个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其它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筹备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社区党建继续加强,继2001年两个社区成立党支部后,2002年又有一个社区成立了党支部。社区事务助理也已陆续派驻各社区。启动了警务、消防、文化、法制、体育、卫生进社区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全面展开,全年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 十、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 2002年,天津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稳定状态。2002年,全区空气环境污染指数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为287天,达标率为81.1%。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4分贝和67.8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污水排放综合标准》二级要求,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继续提高区域环境管理的国际化水平。顺利完成联合国环境署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举办的“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项目,推动开发区区域性清洁生产活动。根据循环经济和零排放理论,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正式启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开发区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顺利通过监督审核,截至2002年底,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已达20家。开展了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开发区第一小学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成立了绿色之友开发区分会。 继续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以水资源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新水源、新能源、新土源的研究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002年,日产能力微滤膜处理出水3万吨、反渗透再生水1万吨的天津开发区中水回用一期工程建成并开始试运行。积极推进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研究。全年,天津开发区水消耗量2455.56万吨,同比增长11.9%,大大低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加强城区绿化工作,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园区。2002年,天津开发区新增绿地面积33.06万平方米,2002年末,开发区绿地面积439.7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5.9%,绿化覆盖率27.6%,人均绿地面积81.60平方米/人。 十一、人口及劳动情况 2002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常住人口共有53893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4.0‰,人口死亡率为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户籍人口16211人,比上年增加2576人,增长15.9%。 2002年末,全区从业人员共有20.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万人,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14.68万人。2002年,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实得)34.14亿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65亿元。中方从业人员人均月劳动报酬(实得)1403元。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2002年,天津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推出了新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子女医疗保险规定,全险种社会化发放全面推进。截至2002年底,全区投保单位达到2040家。全年月平均缴费人数达11.10万人,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及子女医疗五个险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5.95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为3.70亿元。全年共向98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养老金。 十二、法制建设及政府管理 坚持贯彻“依法治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法规体系,全面加强区域法制建设。2002年,天津开发区制定了《鼓励制造业投资和发展的暂行规定》、《鼓励第三产业投资和发展的暂行规定》等19项区域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产业促进、招商引资、科技发展、政务管理等方面。截至2002年底,天津开发区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共78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