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4年经济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0 天津市统计局

大中型工业企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合计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6.8%。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合计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7%。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加德士润滑油有限公司、亚实履带(天津)有限公司等原有企业持续高速增长,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9.6%。同时,天津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天津大无缝铜材有限公司等一批新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金融

保税区金融机构强化管理与服务意识,为区内中外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2004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累计实现增加值4亿元,增长37.2%,达到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保税区各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

促进金融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贷款收息的增加;二是随着我区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贸易的持续向好,国际结算业务量与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三是针对区域经济特色,积极研发“全程通”等新产品。

其它服务业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4年,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4.3%。电信业务总量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增长3.6倍。社会服务型企业着力于技术服务领域的拓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19.6%。

三、投资促进

保税区积极创新招法,拓展招商渠道,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04年,完成合同外资额15.2亿美元,增长56.8%,占全市总量的27.2%;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增长40.3%,占全市总量的22.7%。新批外资项目257个,增长17.8%,投资总额28.4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590万美元。其中,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5个,在新批外资项目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家。

2004年,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在保税区投资注册企业。按项目数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香港59个、日本32个和韩国31个,分别占外资项目数的22.9%、12.5%和12.1 %。按投资额排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香港4.7亿美元、美国2.2亿美元和意大利1.7亿美元,分别占外资投资额的30.9%、14.5%和11.2%。

2004年,新批贸易企业139家,较2003年增加18家;新批物流项目22家,较2003年增加2家;新批注册工业项目53家,同比增长23.3%。

2004年,新批内资企业725家,吸引投资额37.8亿元,占全区吸引投资总额的19.2%。平均投资规模52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21家,增资企业160家。投资额超过8000万元企业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区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增长84.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增长4.6%;企业项目投资27.7亿元,增长2.2倍。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3.5倍,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7%。

物流与工业项目是海港保税区投资主体。2004年,海港保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增长57.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0.9亿元,企业项目投资13.7亿元。在企业项目中,工业项目投资7.8亿元,增长1.1倍;仓储物流项目投资1.9亿元,增长46.2%。天津大无缝铜材有限公司、天津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宏保物流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

2004年,空港物流加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增长1.2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企业项目投资13.4亿元。在企业项目中,工业项目投资12.4亿元,增长13.5倍。空港物流加工区多家企业开工建设,天津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天津市益源钢板有限公司等12个项目陆续竣工投产。

空港国际物流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890万元,企业项目投资6331万元。

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至2004年底,海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空港国际物流区累计形成能力为:供水7.5万吨/日,供电164.9兆伏安,供热330吨/小时,供气48万立方米/日,通信11.5万门程控交换机。其中,空港物流加工区供水5万吨/日,供电85兆伏安,供热96吨/小时,供气40万立方米/日,通信5万门程控交换机。

五、科技与信息化

坚持科技兴区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中,由保税区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治疗艾滋病的新药扶素康的产业化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动物实验圆满结束,已纳入国家药监局绿色审批通道,即将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2004年,扶素康研发等5个项目作为天津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获得了科技资金的支持。同时保税区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小分子药物虚拟筛选”,亿康生物医药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申报的“人淋巴瘤Raji细胞耐药模型的建立及耐药性的克服”等4个项目,已经提请列为2005年天津市社会发展计划项目。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5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

区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建成网络、安全、应用及数据转换平台,开发完成公共信息发布、一站式网上服务和内部办公三大应用系统,实现了海港保税区与空港物流加工区的网络互联。

六、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系统不断完善。2004年,全区从业人员共7.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2.9万人;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实得)17.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7亿元,中方从业人员人均月劳动报酬(实得)1907元。截至2004年底,全区参加社会保险单位达到1100家。全年养老保险人数为2.16万人,比上年新增加0.43万人。征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四个险种社会保险基金1.51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为0.96亿元。

积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开发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岗位6448人。

七、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功能,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出台了《保税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安排意见》、《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积极宣传、落实重新修订的《天津港保税区条例》,出台了《天津港保税区企业发展金管理办法》、《建设阶段企业发展金使用办法》。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级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了《天津港保税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天津港保税区吸引高级人才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