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4)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城市综合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07年,天津开发区自来水售水量4677.26万立方米,再生水售水量127.65万立方米;售电量28.22亿千瓦时;天然气售气量1.23亿立方米;销售热力309.29万吨。新增道路14.96公里,新增给水管网9.31公里,新增排水管网16.08公里,新增供电能力350兆伏安。2007年末,开发区累计形成道路长度374.32公里,路桥面积797.67万平方米,给水管网445.15公里,排水管网977.46公里,供水能力33万吨/日,供热能力1577吨/小时,供电能力1181.8兆伏安,供燃气256.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1.25万吨/日,雨水总排放能力133.74立方米/秒,污水总排放能力为16.65立方米/秒,光纤长度3.70万芯?公里,通信管道3658孔?公里,城域互联网出口带宽110G,城域网主干速率达40.62G。累计开发土地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34平方公里,生活区11平方公里。

八、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区域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07年,天津开发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为297天,比上年增加51天,二级达标率为83.7%,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4.9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007年,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为97.2%,区域水环境保持良好稳定。市控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率达95.7%、烟气在线监测率达100 %。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天津开发区坚持“环境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建成并运行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化工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微电子区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循环系统日臻完善。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区内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顺利,2007年末,全区累计有73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2007年,开发区制定并实施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暂行规定》及相关配套措施,设立“泰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引导全区各界共同开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以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工业废物生态管理标识等活动为载体,探索构建面向企业节能减排的开放系统。全区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如期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完成控制指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87.44公斤,比上年下降4.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56.05公斤,比上年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23.99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9%,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596.29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新鲜水消耗7.2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5.7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8%。

九、城市和社会管理

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三个体系,成立教育促进中心。2007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大学5所,民办学校3所;在校学生2.89万人,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籍学生804人;教师1633人,其中外籍教师105人;幼儿园7所,入学儿童1278人。2007年,开发区居民及流动人口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4%。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继续提升。2007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强化医疗、预防、卫生监督管理能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水平。截至2007年,全区共有国办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会办医机构17个、企业保健站48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00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87人,病床1320张。全年诊疗26.75万人次。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活跃。2007年,天津开发区承办了全国开发区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泰达有线电视平均每日播出自办节目34小时,其中自制节目4小时42分钟,拥有数字电视用户2.29万户。北方经济时报全年出版报纸147期、1548版。泰达档案馆全年档案借阅利用765万人次,保存档案资料43万卷(件)。2007年末,泰达图书馆馆藏图书81万册,其中电子出版物30万册,全年累计接待读者170万人次,借阅图书29万册次。

和谐社区顺利推进。2007年,天津开发区拓展社区管理范围,不断延伸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当年新增社区全民健身场所3个,新配备室外健身器材23件。2007年末,全区共成立了15个社区,7个社区居委会,建立14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46支社区志愿团体,全年组织志愿活动1.41万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0.05万小时,全区共有全民健身场所20个。社会救济、优抚安置、老龄、民族和宗教、计划生育等工作顺利推进。

十、人口和劳动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07年末,天津开发区共有常住人口14.30万人,增长23.0%。户籍人口3.63万人,比上年增加0.42万人,增长13.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3.22‰,人口死亡率为0.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8‰。全区共有从业人员32.93万人,增长4.3%。其中东区从业人员18.39万人,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22.99万人,增长3.7%。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截至2007年,天津开发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15.93亿元,增长25.1%,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20亿元,增长22.0%。在按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四项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为23.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区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3.70万元,增长17.8%。开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万元,增长11.4%,人均消费支出2.61万元,增长9.1%。

人才开发整体推进。2007年,天津开发区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共引进高级人才60名,其中院士2名。2007年末,全区累计已引进高级人才572名,院士22名,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53个,在站博士后65名,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个,其中民营机构6个。2007年,开发区成立了中国首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人才培训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2007年,开发区共培训技工1.04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3294人。全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2场,共吸引6500家企业、9.5万人次参加。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976名,其中“4050”人员609名。全年新建青年见习基地10家,累计已有32家。

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天津开发区继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维持劳资关系稳定;不断加强劳动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开发区全年共有63家企业举行了工资集体协商,涉及职工4.06万人,完成工伤认定1203人次,鉴证劳动合同14.16万份,涉及7.1万人次,全年新增劳动合同鉴证企业5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