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54公里,其中:干线公路366公里,增长7%;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19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15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58万人/公里。

邮电业务量稳定增长。邮政业务总量为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6%,邮电局所总数28处,比去年增加3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8万门,增长14.1%;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3.5万户,增长7.4%;ADSL用户13858户,增长83.9%。

六、内外贸易

批零贸易业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更趋活跃。2005年批零贸易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9%,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增长24.6%,按商品用途分类,吃、穿、用、烧之比为36.1%:15.8%:42.5%:5.6%;集市贸易成交额26.8亿元,增长1.4%。

商业服务设施日趋完备。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投资0.95亿元,用于对县城西区商业网点的更新改造,以及县城东区商业设施的建设。年内家世界和新都购物商厦等大型商场相继开业、东方商业街基本竣工,使县城商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对外贸易形势喜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0320万美元,实际到位456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7和69.9%。外贸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全年外贸直接出口达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增长51.2,出口产品销收入2亿美元,增长37.6%。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收入95538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完成全年计划的118.3%,其中县级财政收入38815万元,增长25.5%,完成全年计划的107.9%,全年财政支出73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完成全年计划的110.4%。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4.2亿元,增长5%;各项贷款78.3亿元,增长1%;年末存、贷款差额38.9亿元,增长46.2%;在全部贷款中,对农业贷款为23亿元,住房贷款5.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32.9%;工业贷款32.9亿元,比上年下降4.6%。

保险市场保持平稳。全县共有保险机构8家,承保金额合计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全年保费收入16035万元,增长-2.4%,其中:财险收入6357万元,增长5%,寿险收入9678万元,增长-6.7%;全年赔付支出4551万元,增长-6.4%,其中:财险支付3776万元,增长18.9%,寿险支付775万元,增长-54.1%。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著进步。我县通过农业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使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年末每万人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3831人,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新产品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5%,提高3.15个百分点,民营科技企业年利税额9629万元,比上年增长47.1%。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投资完成了新一中示范校附属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了第三轮学校布局调整,新增校舍楼房面积1.2万平方米。在教学设施日趋现代化的同时,教学质量保持稳步提高。2005年高考上线率达到88%,本科首次上线率达到48%,2444人次在全国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40人次,二等奖583人次,三等奖1721人次,获奖人数和奖级居全市前列。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内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送戏108场,观众达22万人次,送书3800册,送电影50场,送书画作品95幅,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2700小时,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电视台全年制作节目1590小时,播出时间达5000小时,覆盖率达100%;全县231个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安装工程,其中197个村的农民已经收看上了有线电视。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09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农村卫生院19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量1267张,其中县级医院740张,农村卫生院348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97人,其中执业医师921人,注册护士42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达到291个,占全县的75.8%;累计24.5万农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的比例达到58.5%。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我县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运动会,共有1800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大项36个小项的比赛;在2005年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我县以1347.5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区县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打破一项天津市记录;在市级青少年举重比赛中,我县男、女队各获6枚金牌,分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年内有1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2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向市体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3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22723人,比上年增加6829人,其中农业人口430707人,增加3743人,非农业人口92016人,增加3086人;全年出生人口7708人,出生率14.8‰;死亡人口2966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县属单位职工人均工资19505元,比上年纯增3761元,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92元,纯增638元,增长10.54%;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3301元,增长5.78%,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118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35.9%。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36人,比上年增加31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068户,比上年增加260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96人,增加49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223户,增加289户;享受定期补助人数1866人,增加44人;农村临时救济人数为10864人。